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之春

增加 8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北京之春.jpeg|有框|右|<big>北京之春</big>[https://imgnews.gmw.cn/attachement/jpg/site2/20190128/1114134071641786375.jpg 原图链接][http://news.gmw.cn/2019-01/28/content_32427139.htm 来自 光明网 的图片]]]
''' 北京之春 ''' (英语:Beijing Spring;拼音:Běi jīng zhī chūn),是指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在1978-1979年( [[ 文化大革命 ]] 之后)的短暂的政治自由化时期。这个名字源自“布拉格之春”,这是在1968年 [[ 捷克斯洛伐克 ]] 国内发生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
该运动的原因被认为是由 [[ 魏京生 ]] 撰写的《第五个现代化:民主与其它》引发的,他因撰写本文件被判处15年徒刑。这份文件指出,劳动群众在现代化中掌权至关重要, [[ 共产党 ]] 由党内保守派统治,人民必须通过长期的血战来战胜保守派。
==开始与发展==
1978年秋, [[ 北京 ]] 西长安街和西单北大街交会处(西单体育场约2米高、100米长(也有一说是200米左右))的宽阔围墙开始陆续张贴有许多不同政见的大字报,故被称为“西单民主墙”<ref>[https://www.sohu.com/a/35694414_267570 西单民主墙:文革后的大字报聚集地 ],搜狐,2015-10-14</ref>,这一行为一直持续到1979年。
=== 第五次现代化和西单民主墙===
1978年12月5日在“西单民主墙”上展示了一份名为“第五次现代化:民主及其他”的墙报,签名为“金生”。他敦促 [[ 中国共产党 ]] 关注30年的独裁统治以及既不自由也不民主的现状。这个“金生”就是魏京生。他提出了第五次现代化( [[ 政治 ]] 现代化=民主化),这源于当时共产党的口号“四个现代化”。
1979年1月8日,魏京生编辑出版了《探索》 [[ 杂志 ]] ,并将这次运动命名为“北京之春”。这个名字源于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从那时起,自1978年 [[ 秋季 ]] 以来兴起的在“西单民主墙”张贴大字报的行为被称为“北京之春”。3月25日,魏京生贴出大字报《要民主还是要新的独裁》,他写道:“任何 [[ 政治 ]] 领导人作为个人都不应获得人民的无条件信任。假如他实行的是对人民有利的 [[ 政策 ]] ,他领导人民走的是通向和平繁荣的 [[ 道路 ]] ,我们就应当信任他,我们信任的是他的政策和他要走的道路。假如他实行的是损害人民利益的政策,他要走的是独裁和反人民的道路,人民就应当反对他。同样人民反对的是他损害人民利益和侵害人民正当权利的政策和反人民的道路。按照民主的原则,任何权威也必须在人民的反对面前低头。”他直言 [[ 邓小平 ]] 走的是独裁路线,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独裁者。
==结束==
1979年3月27日,魏京生因反革命罪被捕。3月30日,邓小平在全国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说:“我们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 社会主义 ]] 道路”,“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指导”,“ [[ 马克思列宁主义 ]] [[ 毛泽东 ]] 思想”四项原则。校友的逮捕和“四项基本原则”宣告了“民主墙”运动(北京之春)的结束。10月16日魏京生被以反革命罪及向外电记者出卖中越战争情报为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11月,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出决议:取缔“西单墙”。12月6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发出通告,规定除在自己所在单位张贴大字报外,所有大字报一律集中到月坛公园,且要填报真名和其他资料,禁止在西单墙和其他地方张贴大字报。
1980年8月底至9月上旬,在北京举办的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提交审议并被表决通过“关于修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第四十五条的决议”。该决议决定取消原第四十五条中“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的规定<ref>[http://www.gov.cn/test/2008-03/11/content_916398.htm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的决议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8-03-11</ref>。
==视频==
58,9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