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庐山会议

增加 27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59年召开的庐山会议包括两次重要会议:7月2日至8月1日党中央在[[江西省]]庐山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举行的党的八届八中全会。
1959年7月2日—8月1日,党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国家机关一些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原定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左”倾错误。毛泽东在会上讲了话,提出19个问题要求大家进行讨论。会议从7月3日至10日,按六个大区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与会同志摆情况、谈意见、边开会、边[[学习]],自由交谈,各抒己见,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没有一点紧张气氛,大家称之为“神仙会”。会上对如何估计国内形势问题产生了两种意见分歧,一部分同志认为[[农村]]食堂、供给制、“共产风”等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应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1958年的经验教训;另一部分同志对于批评实际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很不满,认为是泼冷水,是右倾。7月10日,[[毛泽东]]在组长会议上讲话,强调总路线无非是多快好省 <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jiandang90nian/2011-04/20/content_12363952.htm 庐山会议(1959年)],中国日报网,2011-04-20</ref> ,并准备在7月15日结束。
7月14日晚,[[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针对当时客观存在的问题,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不便在小组会上谈的想法,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被称为万言书),信中首先肯定1958年大跃进的成绩是正确的;接着指出大跃进的问题所在,“1958年的基本建设,现在看来有些项目是过急过多了一些,分散了一部分资金,推迟了一部分必成项目,这是一个缺点”,“1959年就不仅没有把步伐放慢一点,加以适当控制,而且继续大跃进,这就使不平衡现象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增加了新的暂时困难”,他直截了当地指出:“浮夸风、小高炉等等,都不过是表面现象;缺乏[[民主]]、个人崇拜,才是这一切弊病的根源。”
庐山会议原本是为了“纠左”,但会后却在全国展开了“反右倾运动”(反对以彭德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上万名党员受到了批判。其中大部分的党员在1962年被平反,恢复了工作;但设下了底线:“谁都能平反,唯独彭德怀不能平反。”彭德怀于是在当年愤然上书八万言,要求平反,[[贺龙]]受命成立彭德怀专案组进行审查,但无结果。
1965年秋,毛泽东在[[中南海]]最后一次接见彭德怀,对其承认“真理也许在你那边”、“我过去反对彭德怀同志是积极的,现在要支持他也是衷心诚意的。”,让其担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彭德怀不计得失,来到四川[[成都]]赴任,兢兢业业参与三线建设工作;“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彭德怀再次惨遭批判、关押,于1974年11月29日含冤离世;四年之后,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彭德怀获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2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他与陶铸同志的追悼大会 <ref>[http://cpc.people.com.cn/GB/85037/8577554.html 彭德怀冤案平反始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9-10-30 </ref>
==视频==
112,3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