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湾战争

增加 12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海湾战争 ''' 是指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间,以 [[ 美国 ]] 为首的由34个国家组成的联军和 [[ 伊拉克 ]] 之间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一般 [[ 媒体 ]] 通称 [[ 沙漠 ]] 风暴。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科威特的“回归”以及大伊拉克的“统一”。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 [[ 联合国 ]] 授权后,于1991年1月17日开始对 [[ 科威特 ]] 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 [[ 军事 ]] 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 [[ 沙特阿拉伯 ]] 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轻微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 [[ 联合国安理会 ]] 第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这次战争是美军自 [[ 越南战争 ]] 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也是第一场联合国会员国之间的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特别是空军使用各式制导炸弹从 [[ 航空母舰 ]] 出击,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子优势,新型现代战争并首次通过 [[ 人造卫星 ]] 进行 [[ 电视直播 ]] ,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 [[ 波斯湾 ]] 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尽管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却未能同时铲除萨达姆政权,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埋下了伏笔。
==背景==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前,科威特是隶属于 [[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 的伊拉克的一个自治省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英国 ]] 占领科威特并促使其独立,但是伊拉克始终没有承认科威特的独立。
1980年代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积欠部分阿拉伯国家巨额债务,其中科威特的部分为140亿 [[ 美元 ]] 。伊拉克希望 [[ 石油 ]] 输出国组织减少石油产量,提高石油价格,这样它可以偿还这笔 [[ 债务 ]] 。而科威特提高了其产量,使得油价下降,希望以此来迫使伊拉克解决它们之间的边境争执。此外伊拉克指责科威特借两伊战争的机会在伊拉克境内建立 [[ 军事 ]] 基地。伊拉克声明,它作为其它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缓冲地在两伊战争中为所有阿拉伯国家做了贡献,因此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应该免除伊拉克的战争贷款。
两伊战争几乎破坏了伊拉克在波斯湾的所有 [[ 港口 ]] 设施,摧毁了它对外 [[ 运输 ]] 能力;而许多伊拉克人认为两伊战争再次爆发是必然的,因此为了伊拉克的 [[ 安全 ]] 起见,必需占据更多的地区,尤其是在离战场较远的、相对比较安全的海港。于是科威特就成了目标。
入侵科威特一事上被伊拉克宣传为阿拉伯民族主义以支持其合法性。科威特被描写为伊拉克自古以来的一部分,被英帝国主义者分割,而占据科威特则是建立大 [[ 阿拉伯联盟 ]] 的一步。此外,在宣传中还有其它一些说法。除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名义外,萨达姆·侯赛因还称占领科威特是重建巴比伦帝国的一步。中东的其它一些事件也与入侵科威特有关—— [[ 巴勒斯坦 ]] 大起义正在如火如荼,而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如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 [[ 埃及 ]] 都对西方国家有依赖性,于是萨达姆努力将自己建立成一个能站起来反抗 [[ 以色列 ]] 和美国的 [[ 政治家 ]] 形象。
27,2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