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泛日耳曼主义

增加 20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起因==
德意志帝国境内以日耳曼族为多数,少数斯拉夫人和[[犹太人]]。德意志帝国政府于[[普法战争]]后害怕法国会出兵报复,于是和其他欧洲国家结盟,以在外交上孤立法国。由于奥地利人和德国人同族,德意志帝国政府积极拉拢[[奥匈帝国]]与其结盟,为此推行泛日耳曼主义,大打民族牌 <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84946505 军国主义、民族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知乎</ref>
==意义==
==发展==
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者多为上层资产阶级、官吏和上层[[知识分子]],1891年组织日耳曼总同盟,1894年改组为泛日耳曼同盟(或译泛德意志同盟),该组织标榜“超党派”,实际是德国帝国主义的宣传工具,其成员不多,但影响较大,成立之初就在国内外建立了27个分组织。1894~1908年的同盟主席E.哈塞公开鼓吹德国向整个[[欧洲]]扩张,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同盟的机关报《泛日耳曼报》炮制和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学说和理论 <ref>[https://dili.chazidian.com/baike-134878/ 泛日耳曼主义 ],查字典地理网 </ref>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组织提出建立中欧帝国的纲领,攻击斯拉夫人和犹太人,对[[法西斯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1918年后,泛日耳曼同盟积极进行反[[共产主义]]和反魏玛共和国的宣传,鼓吹建立“民族专政”,遏制“外来的民族性”。希特勒当政后,泛日耳曼主义被用来推行第三帝国对外侵略和扩张的政策。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后,泛日耳曼主义的影响日趋衰落。
==结果==
274,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