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布鲁西洛夫攻势

增加 10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布鲁西洛夫攻势 ''' (俄语:Брусиловский прорыв)是 [[俄国| 俄罗斯帝国 ]] 在一次大战期间最大的军事胜利,亦是史上最大伤亡的战争之一, [[ 南佛罗里达大学 ]] 教授格雷登·汤斯多将1916年的勃鲁洛西夫攻势称为一次大战以来 [[ 奥匈帝国 ]] 最大的危机及协约国阵营最大的胜仗。这场战役发动于1916年6月4日,是一次针对东方战线上同盟国军队的大型攻势, 并持久至八月初。战事爆发地点位于今日的 [[ 乌克兰 ]] ,主要为利沃夫、科韦利及卢茨克几个邻近的城镇。是次攻势其后以主持位于俄国西南方战线的主帅,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亦为此战指挥官)而命名。
==背景==
早于1916年, [[ 法国 ]] 已开始呼吁俄国在东线展开一次针对德国的攻势,希望藉德国调拨更多部队应付东面俄国的攻撃,以助减轻凡尔登的 [[ 军事 ]] 压力。英国当时正准备发动索姆河战役,与此同时 [[ 意大利 ]] 人与奥匈帝国鏖战于伊松佐。俄国则通过在维尔奴地区发动一场惨重的纳拉奇湖攻势作回应,但此战只为德国遭受不足俄国5份1的实际伤亡。而俄国将领 [[ 布鲁西洛夫 ]] 便向俄国最高司令部呈达了他的计划,他提议在西南部的加里西亚意图向奥匈军队进利一次大规模的攻势。布鲁西洛夫行动的主要目的是移去部分英法联军、军队( 位处法国) 和那独自面对伊松河战线的意军压力,并尽可能在战争中彻底将奥匈撃败<ref>[https://www.sohu.com/a/324332972_120044743 沙皇俄国最后的辉煌,1916年布鲁西洛夫攻势,60万大军横扫德奥  ],搜狐,2019-07-02</ref>。
==俄国的计划==
在此前的东线,俄国的西方面军司令官阿列克谢·埃弗特上将一向奉行抵御性战略,并对布鲁西洛夫采取的攻势抱持反对。对此沙皇 [[ 尼古拉二世 ]] 在1915年向军队下达了个人指令。虽然埃弗特一直也是尼古拉甚至皇室的坚实支持者,不过最终沙皇还是坚持批准布鲁西洛夫的计划。攻势目标便是在上一年失陷给同盟国阵营的两个 [[ 城市 ]] ,科韦利和利沃夫。虽然沙俄大本营亦认可了布鲁西洛夫的计划,但同时他也被直接否决了邻近战线为攻势提供支援的请求。
1916年3月17日,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就任西南方面军司令官。
==战斗过程==
俄国的西南军于6月8日夺取了 [[ 卢茨克]]<ref>[https://www.sohu.com/a/159306459_157964 “布鲁西洛夫攻势”重创奥匈帝国 ],搜狐,2017-07-23 </ref>。奥匈司令约瑟夫·斐迪南大公亦仅仅能在俄军挥军进城前撤出,足以证明俄军推进速度之快。至奥匈全面撤军的这一阶段,俄军已俘虏了近200,000名战俘。此刻布鲁西洛夫的大军已显得过度扩张,而他亦明确地指出,今次行动能进一步成功将取决于埃弗特会否展开他那一部分的攻击。很可惜埃弗特却继续纯粹地拖延,这给予了德国最高指挥部调派增兵到东线支援的宝贵 [[ 时间 ]]
在陆斯克沦陷的同一天,同盟国阵营举行了军事会晤,德国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尔肯海因成功说服了其奥匈代表赫岑多夫把南线的军队由 [[ 意大利 ]] 撤至加里西亚以对付俄军。在东部(Oberkommando-Ost),德军总司令兴登堡陆军元帅再一次能利用完善的 [[ 铁路 ]] 网络将德国后援输送到前线。
终于在7月18日,埃弗特领军开展了一次松散又准备不足的攻势。至7月24日,亚历山大·冯·林辛根在科韦尔南部向俄军策动的反击总算暂时遏止了敌军的攻势。布鲁西洛夫亦在7月28日恢复了行军攻势,在缺乏补给的条件下其大军仍成功截至9月20日兵抵 [[ 喀尔巴阡山脉 ]] 。 俄国最高指挥部开始将部队由埃弗特的前线转往支援布鲁西洛夫,这调动却受到布鲁西洛夫本人强烈的反对,因为他判断更多的部队只会招致其前线变得凌乱。所有涉及今次行动的部队也快到达了疲惫的极限,这轮攻势最终亦不得不于九月底正式停止。纵然如此,结束后的俄军仍需转移到近东协助 [[ 罗马尼亚 ]] ,而这亦是奥匈与德国两军所此料不及的。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軍政事件]]
271,8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