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771
次編輯
變更
罗马尼亚战役
,無編輯摘要
==1917年战事与停战==
面对复杂的战略局势,罗马尼亚的高层制定了明确、实际的方针,将整个国家投入总体战,所有的人力及资源都为了国家的目标而行动,并在战略上与盟友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协调。1917年5月下旬,罗马尼亚方面计划在 [[ 福克沙尼 ]] ─纳默罗阿萨一线发动攻势,吸引同盟国军的注意,并削弱敌军主力(德国第9军团),以声援俄国的克伦斯基攻势。关键性的攻击将由罗马尼亚第1军团负责,为了提高攻击效果,并吸引尽可能多的 [[ 同盟国 ]] 军部队,罗马尼亚第2军团、俄国第4军团在福克沙尼西北侧提前发起攻击。然而,德军的注意力也放在东线,计划一举击破罗马尼亚,并压迫俄国谈和,以赢得东线的胜利。在1917年6月,同盟国军向摩尔达维亚全线发动大规模攻势,并从其他战线抽调部队增援。
7月初,罗马尼亚迎来了整场战争中的高潮,他们的 [[ 军力 ]] 与物资数量也达到顶点,共计编成9个军、80个步兵师、974个步兵营、19个骑兵师、550个骑兵中队、923个炮兵分队,有80万名现役士兵及100万名预备部队。三场战斗将决定罗马尼亚的命运:默勒什蒂、默勒谢什蒂、奥伊图兹,也将是东线战事的转折点,他们都位于1917年初僵持的战线上,半年来双方都少有进展。
==战役分析==
1916年同盟国的反击由德国的法金汉与马肯森领导,但他们的战力比重仅占22%,相较之下,奥匈帝国为46%,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合计32%。罗马尼亚在特兰西瓦尼亚的失败主要是来自保加利亚方面对多布罗加的干扰,迫使罗马尼亚必须双线作战。尽管同盟国方面迅速夺回了 [[ 特兰西瓦尼亚 ]] 的失土,但一时之间仍无法突破罗马尼亚在 [[ 喀尔巴阡山 ]] 的防线,尤其在普拉霍瓦山谷一役成功阻止了同盟国军直取布加勒斯特的企图。然而,罗马尼亚的成功相当短暂,他们面对的战线过长,在同盟国军庞大的压力下被迫退往摩尔达维亚,依托锡雷特河设防。局势虽然岌岌可危,但罗马尼亚仍设法推动改革,并挡下同盟国的几次攻击,直到俄罗斯退出战争,使他们陷入孤立,才在别无选择下被迫投降。
在 [[ 协约国 ]] 方面,除了罗马尼亚本身的弱点外,协约国的支援并没有奏效, [[ 萨洛尼卡 ]] 攻势的失败使保加利亚没有后顾之忧,也无法分担罗马尼亚面临的双线压力。而俄国虽然计划派出至少20万部队入境作战,但却从未实现,这些承诺的落空最终使得罗马尼亚败下阵来,而不是协约国所期望的 [[ 奥匈帝国 ]] 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