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左镇人

增加 9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左镇人 ''' [[ 台湾 ]] 所发现的史前人类(现台湾所发现年代最久远的史前人类为澎湖原人),因为其化石是在今台南市左镇区菜寮溪所出土的,所以 [[ 学者 ]] 将其称为“左镇人”。左镇人是属于 [[ 旧石器时代 ]] 晚期的现代人(智人种),其年代测定距今3000年。但是由于发现 [[ 化石 ]] 的菜寮溪河床并非原始堆积所在,故没有发现相关的文化遗址与遗物以确定其文化类型,而过去有学者认为左镇人可能属于在台湾东部发现的“ [[ 长滨文化 ]] ”,但亦有看法认为可能是属于住在 [[ 丘陵 ]] 台地地区的网形文化。但2013年与2015年重新检定后发现左镇人化石的年代并没有过去所想得那么久,且与长滨文化的年代不相符。
==发掘与研究==
左镇人的第一片化石是在1970年8月,由 [[ 台南市 ]] 的业余化石采集家 [[ 郭德铃 ]] 、郭东辉父子所发现。当时郭氏父子到台南县左镇乡的菜寮溪采集化石时,郭东辉在三重溪村落西南方的溪床上发现了一件 [[ 头盖骨 ]] 化石,但当时父子二人无法确定这是人类或猿类的化石,只是先保存起来。
1971年11月19日,业余化石采集家潘常武等人在菜寮溪一带发现完整早坂犀牛化石、郭德铃发现台湾麋鹿角化石后,引起台湾省立博物馆(今 [[ 国立台湾博物馆 ]] )与 [[ 台湾大学 ]] 的注意,于是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教授宋文薰、地质系教授林朝棨偕同省立台湾博物馆馆长刘衍、主任金良晨、何勋尧等人在该年12月下旬南下勘察,之后顺道参观郭德铃的化石收藏品,其中包括郭氏父子在1970年发现的那块化石。宋文薰与林朝棨在见过郭德铃给他们看的头盖骨化石后,认为相当贵重,遂带回台湾大学研究。
1972年为了发掘整体 [[ 犀牛化石 ]] ,省立台湾博物馆聘请日本学者鹿间时夫、大冢裕之来台协助,在此同时台大林朝棨教授于1973年8月请他们将那块头盖骨化石带回日本鉴定。而后在1974年1月潘常武将他所发现的另一块头盖骨化石交给鹿间时夫以一起研究,同年潘常武又将另一个头盖骨化石捐赠给省立台湾博物馆。
化石在经过 [[ 日本 ]] 学者鉴定后,初步判断为现代人种,再经过 [[ ]] [[ ]] 计量的测定后,认为绝对年代距今约有2万至3万年之久。而由于上述三件人类头骨化石均发现于当时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的“臭堀”,故学者将之命名为“左镇人”。而在这段期间,另外一位业余化石采集家—“化石爷爷”陈春木,又在冈仔林发现了四件头骨化石。1976年,关于这些头骨化石的报告正式在《日本人类学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nthropological Society of Nippon)上发表。而在1977年,潘常武将其采集到的一颗人类牙齿化石提供给台湾大学,次年陈春木亦邮寄陈济堂所收集的一颗人类 [[ 牙齿化石 ]] 给台湾大学,而后台大教授连照美曾对此进行研究。
2013年国立台湾博物馆将左镇人样本送到美 国Beta 国[[Beta 实验室 ]] 进行检验,后来在2015年又送往澳洲国立大学,经碳14定年法检验后,结果显示一个样本(AH6672)距今约3000年,而另一个样本(AH6674)距今250年,推翻了以往认为左镇人是台湾最早的人骨化石,距今2万到3万年的看法。目前认为具有直立人特征的澎湖原人才是台湾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出现在距今19万年的更新世中期。
==所属文化==
由于左镇人只有发现化石,但没有发现考古 [[ 遗址 ]] 与相关的文化遗物,故仅能确认其存在,但其所属文化仅能推测可能是同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长滨文化或是网形文化。关于长滨文化的说法,是因为左镇人所生存的更新世时期台湾岛与 [[ 亚洲大陆 ]] 曾有数次的陆连现象,学者宋文薰认为台湾东部的长滨文化在从亚洲大陆传来之前,必先到过台湾西部,故左镇人可能是台湾西部长滨文化的主人。然而,2015年的研究推翻了左镇人生存于旧石器时代的可能性,因此目前所属文化不明。
此外在 [[ 菜寮溪 ]] 采集到 [[ 动物化石 ]] 有不少具有疑似人类敲击加工的痕迹,有学者推测这可能是当地缺乏坚硬石材而改用石化的兽骨加工,但是否确实仍待进一步的研究。
==视频==
248,8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