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湾海峡导弹危机

增加 9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台湾海峡导弹危机2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s10.sinaimg.cn/bmiddle/59f8ad7f453b162f0ebf9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8ad7f01009whb.html 来自 新浪博客 的图片]]]
''' 台湾海峡导弹危机 ''' ,海峡两岸关系自1980年代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改革开放后以经济交流为重,本已日趋缓和,1990年代初因 [[ 东欧 ]] [[ 苏联 ]] 剧变的情势,以及六四事件造成中美关系恶化,美国不再需要拉拢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苏联,转为拉拢中华民国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政治关系日趋紧张,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双方经济关系并未受到实质影响。
[[ 李登辉 ]] 担任中华民国总统初期,曾公开表达“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1994年4月,李登辉接受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访问时,流露出台湾主体 [[ 意识 ]] 。中共开始对李登辉失去信任,认为李登辉正朝台独方向发展国民党军。
1995年,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访问 [[ 美国 ]] ,并在演讲中提出“中华民国在台湾”词汇。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阻止李登辉在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连任,于是准备进行武力攻台的军事演习,行动引发危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 ]] [[ 南京军区 ]] 分别向台湾外海试射导弹,举行两栖登陆作战演习,美国则紧急调动两个航舰战斗群进入 [[ 台湾海峡 ]] [[ 海峡 ]] 一时战云密布。
[[ 中华民国 ]] 政府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试图以恫吓行为干涉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但最终适得其反,李登辉顺利当选连任国民党军。原已作好在台超越底线后对台实施一定规模战术打击的准备,后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中间谍问题(即刘连昆案)取消了原计划。
==背景==
1979年1月1日,美国政府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交后,废止与中华民国政府签订的《 [[ 中美共同防御条约 ]] 》,改以《台湾关系法》取代之。《台湾关系法》维持对台在 [[ 商业 ]] [[ 文化 ]] 及其他方面关系,在军事方面则维持对台军售,但将台湾排除出共同防御体系,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USTDC)及驻台美军顾问团(MAAG)也于1979年4月25日裁撤,驻台美军全数撤离 [[ 台湾 ]]
1990年前后因东欧及苏联解体,美国不再需要拉拢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对抗苏联,美国转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 [[ 经济 ]] 、军事方面的潜在对手,同时六四事件爆发后,美国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亦将步苏联后尘。于是美国转而再度拉拢中华民国,对 [[ 中国大陆 ]] 实施武器禁运的同时加强对台湾军售,但并未将台纳入协防体系。
李登辉担任中华民国总统初期,曾公开表达“以 [[ 三民主义 ]] 统一中国”。但在1994年4月,李登辉接受日本著名作家 [[ 司马辽太郎 ]] 的访问时,流露出台湾主体 [[ 意识 ]] ,中共开始对李登辉失去信任,认为李登辉正朝台独方向发展国民党军。
1995年5月22日, [[ 美国总统 ]][[ 比尔·克林顿 ]] 决定允许时任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于当年6月的第一周到美国进行非官方的私人访问,参加 [[ 康奈尔大学 ]] 的毕业典礼,打破了将近17年未有中华民国最高层官员访美的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为,美国此举助长了台湾内部谋求独立的政治势力的气焰。
2,85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