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雄市文化中心

增加 11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高雄市文化中心.jpeg|有框|右|<big>高雄市文化中心</big>[https://www.taiwan.net.tw/att/1/big_scenic_spots/pic_9285_1.jpg 原图链接][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1121&id=9285 来自 taiwan 的图片]]]
''' 高雄市文化中心 ''' (旧名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是位于 [[ 高雄市 ]] 苓雅区五福一路的一座大型表演展览场地,占地约十三甲余(13公顷),建筑形式为有 [[ 中式建筑 ]] 特征的粗野主义建筑。正门对面为高雄市立五福国民中学; [[ 高雄师范大学 ]] 和平校区则位在其东面。此文化中心同时也是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的办公地点。在高雄县市合并以前,高雄市文化中心是高雄市唯一的大型表演展览专用场地。
==历史==
今高雄市文化中心土地的前身是一所未完工的 [[ 棒球 ]] 场。高雄市文化中心筹设于1974年,选定地点是林德官的“17号公园”预定地。原规划北至五福路,南至四维路,东至和平路,西至光华路,预定地内大多为违建,在违建户籍该选区之高雄市议员的要求下,高雄市政府决定“减半征收”;时任议员汤阿根随即表示,进步的城市就要有大型的公园。原本命名为“中正堂”,但由于1975年 [[ 蒋中正 ]] 总统逝世,曾改名为“中正纪念堂”,而高雄市苓雅区四维国民小学校歌第3句至今仍保持着“东邻中正纪念堂”。工程于1976年开始,主 [[ 建筑师 ]] 是王昭藩。1980年时,因配合十二项建设中的“文化中心”项目,将设施正式命名做“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并且在1981年4月5日(蒋中正过世六周年)时启用。
主建筑内原有有一座高6.4米的蒋中正铜像,铜像出自林木川之手,但在2007年3月时,因为民进党 [[ 陈水扁 ]] 中央主政,去蒋化运动勃兴,由高雄市政府拆除,拆解之后送至桃园慈湖旁公园,主建筑 [[ 匾额 ]] 上的“永怀领袖”四字去除,中心名称也改为“高雄市文化中心”。
==主建筑==
该中心主体建筑有4200坪,馆内的“至德堂”可容纳1702人,是高雄市艺文演出的场地;而“至善厅”可容纳483人,可作 [[ 音乐 ]] [[ 戏剧 ]] [[ 舞蹈 ]] 等表演艺术节目演出使用。除此还有“至真堂”、“至美轩”等美术展览室,是此地艺术家及学生的展览舞台。
因应展览需求,前庭两侧的 [[ 文物 ]] 陈列室也改作展出场地之用, [[ 建筑物 ]] 后方一至四楼则为展览室及附设图书馆。建筑物本身还有可供活动的室外空间。文化局的入口设于至善厅。
==其他设施==
在主建筑与正门之间有圆形露天广场,四周则有绿地,是自由的活动场地。在建筑后方则设有地下停车场,是1990年代后才挖设的。
文化中心的外围原本是以弧状的栏杆式围墙与外围人行道隔开。2002年时,市 [[ 政府 ]] 将正门整修成为“市民艺术大道”,同时拆除了一部分围墙。之后逐年将四周围墙拆除,并且重新铺设 [[ 人行道 ]]
==活动==
除了展览及表演外,文化中心也是一些节庆活动的举办地点。文化中心在2000年以前曾是高雄 [[ 灯会 ]] 的所在地,之后移往爱河。 [[ 跨年晚会 ]] 也曾于文化中心举办,近年则移往其他新的活动地点。
自2006年6月开始,每个周末在文化中心有 [[ 艺术 ]] 市集,供 [[ 手工艺品 ]] 设摊或街头艺人表演。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250,5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