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身鏟頜魚

增加 1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高身鏟頜魚.jpg|缩略图|右|[https://ws.tfrin.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T2xkRmlsZS9wdWJsaWMvZGF0YS82NjIxMjMyNjcxLnBkZg%3D%3D&n=MTPlj7DngaPpj5%2FpoJzprZoucGRm 高身鏟頜魚]]]
'''高身鏟頜魚'''學名:Onychostoma alticorpus 脊索動物門,條鰭魚綱,鯉形目。<ref>[https://npgis.cpami.gov.tw/public/detail/SpeciesDetail.aspx?SP_ID=F0025 高身白甲魚] 臺灣國家公園</ref>
別名:高身鯝魚、赦鮸、鮸仔。英文俗名:Sharp-jaw barbel; Taiwan ku fish; Deep-body shovelnose minnow 。 [[ 臺灣 ]] 特有種,屬瀕危狀態急需保育的物種。分布於南部及東部的溪流, [[ 曾文溪 ]] [[ 高屏溪 ]] [[ 卑南溪 ]] [[ 秀姑鑾溪 ]] 及花蓮溪等流域均可發現。<ref>[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1029 高身白甲魚]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ref>
== 形態特徵 ==
幼魚期與臺灣鏟頜魚極相似,隨成長而漸有變化。成魚體延長而近於紡綞形,尾部側扁;體高而隆起,背鰭前方為體之最高處。頭小而短圓,頭頂略隆起。吻短而圓鈍;吻褶向下伸展而蓋著上唇。口下位,口橫裂而寬廣,上頜達眼眶前緣,下頜有發達的角質邊緣,前緣平直而成鏟狀。具兩對短小口鬚,不易察覺,成魚甚至退化。咽頭齒3列,齒式5.3.2-2.3.5。鱗片中等大,腹鰭基部具狹長的腋鱗;側線完整,略成弧形,側線鱗數45-47。背鰭最後一枝不分枝鰭條為光滑之軟條,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8(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 5(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 8(分枝軟條)。體呈銀白色,體背部為青綠色,腹部銀白色;成魚的頭部及體背側呈暗灰綠色,側線下方的腹側粉紅或淡橘紅色。吻部前方具白色縱帶。所有鰭條淡灰黑色;胸、腹、臀鰭鰭膜為粉紅色。<ref>[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1029 高身白甲魚]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ref>
高身鏟頜魚分布於高屏溪、卑南大溪、秀姑鑾溪、花蓮溪等。 本種身體高而長,稍側扁,腹部圓,頭相當小且短圓,頭頂部略隆起;吻頗短而寬圓,吻褶向下伸展而蓋及上唇,口橫裂 而呈新月形,上頷幾乎後伸到眼眶前緣,下頷有銳利之角質層無鬚。眼小而曈孔周圍均勻是銀白色。體背側青綠色,腹部銀白色,鰓蓋下緣、 胸鰭及臀鰭均呈粉紅色,側線下之腹側呈漂亮的淡紅色。生殖期追星大而硬。
本種是台灣特有的淡水魚,僅在南部及東部溪流之中游方有其蹤影。喜水流湍急,水流量較大之流域,以附著於石頭上的水生藻類和水生昆蟲為食,成長迅速,體長最大可達五十公分,平常約有二五~三○公分,體重約○.六公斤。近年由於河川環境受人為破壞,以及毫無限制的各種違法毒、電魚,其數量已極稀少,應該立即加強保護。<ref>[http://ast.nhps.tp.edu.tw/home/sally/Source/Unit2-2/rare.htm 高身鏟頜魚] 台灣珍貴稀有動物 </ref>
2,2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