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汪静之

增加 14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07年入私塾,1913年学写旧体诗,1915年赴武汉茶叶店为徒;1919年考入屯溪第一茶务学校,始习白话诗;1920年入浙江第一师范,1921年与潘漠华发起组织“晨光文学社”,并邀魏金枝、柔石、[[冯雪峰]]参加,[[叶圣陶]]、[[朱自清]]担任顾问;1922年春成立湖畔诗社,同年夏出版《蕙的风》,引发一场持续七、八年之久的“文艺与道德”的论战,推动了新诗的创作。
此后他一直在[[上海]]、安庆、[[南京]]、[[杭州]]、[[青岛]]等地大学中文系任教,陆续出版了《耶稣的吩咐》、《翠英及其夫的故事》、《寂莫的国》、《诗歌原理》、《李杜研究》、《父与女》、《文章模范》、《作家条件》、《爱国诗选》、《爱国文选》、《诗二十一首》、《六美缘》等著作。新中国成立之后,调[[北京]]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部任编审,1955年调中国作协,晚年寄居杭州 <ref>{{Cite web |url =http://zgshige.com/c/2016-04-21/1135451.shtml| title =创作第一首“红诗”的诗人汪静之}}中國詩歌网</ref>
1982年,为纪念湖畔诗社成立60周年、再创我国新诗歌的繁荣,倡导筹建“湖畔诗社纪念馆”,得到[[ 胡耀邦]]、[[陈云]]及浙江省、杭州市有关部门的支持。1996年卒于杭州。
这首被誉作“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歌颂[[中国共产党]]的红诗”——《天亮之前》,是当时正在浙江第一师范就读的徽州人汪静之先生,创作于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不到半年时间的1921年12月23日,并于次年春收入诗集《蕙的风》出版问世,确实独具“第一”的特质。《天亮之前》全诗如下:。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