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T-28坦克

增加 10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T-28坦克 ''' 是苏联研制的一种中型坦克,于1931年完成设计,从1932年晚期开始生产。T-28的设计主旨是用来支援步兵以突破敌人的坚强防线,该车也被设计为用来配 合T合[[T-35重型坦克 ]] 进行作战,两车也有许多零件通用。
==生产历史==
T-28坦克在许多方面的设计都类似于 [[ 英国 ]] 的维克斯A1E1独立号坦克。尽管该坦克只有一辆在1926年制造出的原型车,但还是重重地影响了两次大战期间的坦克设计。1930年,由金兹堡率领苏联采购团至英国,试图从英国购入最新颖的 [[ 装甲 ]] 车辆技术也一并购入在苏联生产的 [[ 专利 ]] 授权。苏联采购团中意的车型一款是独立号,另一款则是维克斯六吨战车。基于保密,维克斯当时拒绝了苏联采购团购入独立号实车的意图,但提出妥协方案  *一次付清2万英镑(等于1930年的20万卢布),英国将出售设计与开发相关[[知识]]。 *向维克斯公司订购10辆不附[[武器]]的独立号战车,每辆1万6千英镑(16万卢布)
*一次付清2万英镑(等于1930年的20万卢布),英国将出售设计与开发相关知识。
*向维克斯公司订购10辆不附武器的独立号战车,每辆1万6千英镑(16万卢布)。
*不采购独立号,仅采购卡登·洛伊德超轻型战车与维克斯六吨战车。
由于开价高昂,苏联代表团放弃向英国采购独立号的计划,仅依照考察独立号的经验去开发出类似她的多炮塔战车。新战车的草案由军事技术学院下的机械化学院(现彼得大帝战略火箭军事学院)与VOAO设计局(由金兹堡在1931年1月28日成立的战车开发单位)竞争。在1931年7月时两间单位的草案皆已出炉,最后苏联上层决定由VOAO设计局方案开发。金兹堡的技术草案大体上依循着独立号战车规格与火力布局,车辆全重16公吨,主炮塔配备45毫米战车炮、前方装有2挺机枪,车体装甲前方20毫米、侧面16-17毫米、顶部10毫米、底部8毫米。动力则是从原用于飞机上的米库林M-5发动机移植,该方案已经在BT-2战车上运用。
由于开价高昂,[[苏联]]代表团放弃向英国采购独立号的计划,仅依照考察独立号的经验去开发出类似她的多炮塔战车。新战车的草案由军事技术学院下的机械化学院(现彼得大帝战略火箭军事学院)与VOAO设计局(由金兹堡在1931年1月28日成立的战车开发单位)竞争。在1931年7月时两间单位的草案皆已出炉,最后苏联上层决定由VOAO设计局方案开发。金兹堡的技术草案大体上依循着独立号战车规格与火力布局,车辆全重16公吨,主炮塔配备45毫米战车炮、前方装有2挺机枪,车体装甲前方20毫米、侧面16-17毫米、顶部10毫米、底部8毫米。[[动力]]则是从原用于飞机上的米库林M-5[[发动机]]移植,该方案已经在BT-2战车上运用。 1931年9月28日,苏联政府与VOAO设计局达成协议,在1932年5月1日前完成制图与2辆原型T-28。第一辆原型车T-28-1在1932年5月出厂,于5月29日试车。T-28-1与原始设计不同处是动力换用输出更强的M-17 [[ 发动机 ]] ,主炮因45毫米炮开发不及,换为已服役的37毫米PS-2战车炮。1932年6月11日,苏联军方要求在第二辆原型车上换用开发中的PGE柴油引擎与PS-3式76毫米战车炮,并与T-28-1作对照测评。由于大幅度调整规格,1932年8月至9月设计局与工厂皆忙于修改设计,1932年10月苏联劳动与 [[ 国防委员会 ]] 即下令开始量产装设76毫米炮版本的T-28战车,下决议的这刻二号原型车则尚未出厂。
为量产T-28,苏联政府择定由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承揽全数工作,由于T-28在当时来说是款极度复杂的机械科技结晶,也只有基洛夫工厂具备足够且老练的生产工人可以处理制造业务。1932年11月,设计工程图运抵工厂,工厂开始生产T-28。不过从设计图运到工厂后,问题就开始丛生。专用于生产T-28的MX-2厂区因制造设备耗损过度,不适合生产需要较高精度的零件,如 [[ 油箱 ]] 等。为了解决机具问题,一些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期间采购的机床被修复改造投入使用。另外部分零件基洛夫工厂也无力生产,最后转包给 [[ 列宁格勒 ]] 的其它工厂制造。
第一批T-28战车为数12辆,在1933年4月出厂。并在5月份参加红场阅兵。但实际上这批战车仍无法战斗,包括内部与外部 [[ 无线电 ]] 均未安装、火炮 [[ 光学 ]] 瞄准具也在缺件状态。因此在阅兵结束后全数皆返厂继续赶工。
设T-28坦克于1933年8月11日被批准使用,但实际上T-28从生产到配备都还是一堆毛病待解决。原定1933年生产计划应该完成90辆T-28,但最后仅产制41辆;为了根治量产问题,苏联再度向国外采购新型制造车床为MX-2厂区升级。1933年 [[ 秋季 ]] ,基洛夫工厂将T-28产线独立为一个单独战车设计局(SKB-2),主任务就是让T-28量产可以满足上层开设标准。T-28的量产与承包在1934年大致解决,但是设计直到1936年才全数定稿,在定稿前实施了700多项设计修正。而1933-1935年生产的T-28各种毛病也是层出不穷,对基层部队带来相当沉重的后勤负荷。
1936年,苏联组织了四个使用T-28的重战车旅——第1、4、5、6,它们分别部署在 [[ 白俄罗斯 ]] 军区、 [[ 基辅 ]] 军区、 [[ 哈尔科夫 ]] [[ 斯大林格勒 ]] 军区,但是指挥权都归最高统帅部。1939年整编后它们又被更名为21、10、14、20重战车旅。
在1933年至1941年这段时间里,共有503辆T-28坦克被生产了出来,在1935年生产问题根治后,T-28的产制大抵上符合上层指标,仅有1937年因T-29战车的研制支援因此暂缓了量产T-28的进度。虽然该种车在战斗上的设计并未十分成功,但对 [[ 苏联 ]][[ 设计师 ]] 来说是一个重要的 [[ 里程碑 ]] ,包括一系列在T-28坦克上进行的试验,对未来的坦克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113,6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