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代本

移除 45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About|西藏1912年后建立的新式军队|西藏1912年前的军队|西藏历史}}
 
'''藏军'''({{Bo|z=དམག་དཔུང་བོད་}})是1912年到1951年存在于[[西藏地方|西藏]]地区的陆军,受西藏政府领导。
==历史==
以前,前后藏都没有正规军队,用时临时征调,<ref>{{Cite conference | title=''The Impact of Manchu Institutions on Tibetan Military Reform''| conference=6th Nordic Tibet Conference| url=http://www.erg.su.se/polopoly_fs/1.38956.1320402933!/Fredholm.pdf| format=PDF| location=Stockholm| date=2007-05-05| author=Michael Fredholm| page=10}}{{en}}</ref> 不仅缺乏作战能力,并且骚扰人民,为害很大。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两次[[廓尔喀人|廓尔喀人]]入侵,临时征集的藏军都是一触即溃。乾隆57年(1792年),[[福康安]]率清军击退了入侵西藏的[[廓尔喀人|廓尔喀人]]。[[福康安]]给乾隆的奏章中评论藏军:
<blockquote>
卫藏地方久涵圣泽,人不知兵,番民习俗唯知诵经奉佛,于军旅之事平日并不讲求。及廓尔喀两次滋事,藏内番兵乘间即逃,遇敌即退,不能守御出力,固由番兵等怯懦性成,亦因平日练兵无道,毫无法制,势难使之振作。
1841年11月中旬,由[[大金川]][[千总]]阿木穰和[[瓦寺土司|瓦寺土舍]]索诺木文茂、[[瓦寺土司]][[守备]]哈克里率领的近千名藏兵,从[[阿坝州|阿坝]]出征江浙参加[[第一次鸦片战争|抗英战争]]。[[魏源]]在《圣武记》中赞“金川兵一可当十”,骁勇善战,善用鸟枪,击人于百步之外,命中率高。 1842年3月10日四更时分,中国军队攻打英军据守的宁波府城的战斗打响。阿木穰率领四百藏兵为先锋,冲击西门。阿木穰和一百多名藏族士兵在巷战中牺牲。英军海军上尉宾汉记载《英军在华作战记》:
他们的尸体厚厚地乱摊在四旁,说明他们是一种魁梧而壮健的人种……据说他们曾经决定不战胜即战死。他们的帽子具有一种特别不普通的样子,是用老虎面部的皮制的,附有老虎尾巴垂在他们身后。
史学家夏燮在《中西纪事》一书“海疆殉难·宁波阵亡”中说道:“四川土司一军首入郡中,其死事尤为惨烈。”3月15日,英军猛攻大宝山营地,镇海总兵朱贵、[[瓦寺土司]][[守备]]哈克里等阵亡。[[慈城镇|慈城]]群众为纪念抗英烈士,于1843年捐资在大宝山西簏建起一座祠堂,称高节祠,祠中树立武显朱将军庙碑。庙碑和《[[慈溪县|慈溪县志]]》记载:“绅士议为大金川土司阿木穰、瓦寺土司喀克哩先于攻复郡城阵亡,忠义气合,可以附祀。”
#、允许我做一个普通百姓。
藏军第9团代本在[[宁静县|宁静县城]]宣布起义。1950年10月18日,格桑旺堆代表第九代本全体官兵发表起义宣言,致电西南军政委员会刘伯承主席转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为解除西藏人民痛苦,驱逐英国的势力,而进军西藏。这只是人民解放军为兄弟的解放才有这样的援助,其他是不会的。因此,我们毅然脱离反动阵营,回到自己的大家庭来,与解放军携手合作,为本民族的解放,为解放西藏人民而奋斗……”
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当日复电格桑旺堆及第九代本全体官兵表示慰勉:“你们深明大义,毅然高举义旗,站到人民方面来,使宁城得以和平解放,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无谓的伤亡和损失。闻讯之余,甚为欣慰,特电慰问。并希力求进步,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号召藏军官兵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的大家庭中来……”
藏军第9代本起义后共收集人员343人,其中有代本一人,如本二人,甲本三人,定本十余人,医生两人。编制为两个营四个连,每连三个排,直属的警卫排、后勤排、号排。
==参考文献==
{{reflist}}
 
== 外部链接 ==
{{Commons category|Military of Tibet}}
== 参见 ==
* [[四水六岗]]
* [[民国军阀]]
129,5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