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仲瑛

增加 15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周仲瑛
| 外文名 = Zhongying Zhou
| 图像 = [[File:周仲 瑛12瑛5.jpg|缩略图]]|center|[httpshttp://p1p0.sslso.qhmsgqhimgs1.com/drbdr/270_500__240_/t01845ab0f067f31e81t013c2bd43b52c50bd4.jpg?size=800x533 原图链接] [httpshttp://baikeimage.so.com/doc/6475645-6689346.html v?q 来自360搜索]]]| 图像说明 = 周仲瑛 |center| 出生日期 = 1928年 | 出生地点 = 中国江苏省如皋县马塘镇(今属如东县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国医大师| 知名作品 = [[《中医内科急症学》]]<br> [[《中医内科急症学精要》]]<br>[[《中医病机辨证学》]]<br>[[《中医内科学(第二版)]]}}
<p style="text-indent:2em;">'''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世代中医,幼承庭训,随父周筱斋教授学习中医。1948年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6年进人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院长等职。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终身名誉会长等职。</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主要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周仲瑛教授始终坚持以提高疗效为首要目标,临床辨证注重病机分析,强调以脏腑病机为临床辨证的核心,独创审证求机、知常达变、辨证五性、复合施治诸论,首创“[[第二病因]]”、“[[瘀热论]]”、“[[癌毒论]]”、“[[伏毒论]]”、“[[复合病机]]”等多种学说,擅长从“风痰瘀热毒虚”入手,采用“复法大方”治疗急难重症,特别是在急难病症方面的学术观点和辨治经验,得到国内外中医界的认同和广泛应用。</p>'
<p style="text-indent:2em;">'''== 人物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1994年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授予著名名中医称号为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p style="text-indent:2em;">八十多年风风雨雨,周仲瑛教授历经磨难坎坷,也曾困扰茫然,经历过失败挫折,也赢得过荣誉掌声。“古为今用,根深则叶茂;西为中用,老干发新芽;知常达变,法外求法臻化境;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绽新葩。”这是周仲瑛教授用以自勉的座右铭,是他多年治学经验的集中表现,也是周老作为一名中医人的人生准则。
<p style="text-indent:2em;">'''== 荣誉=='''
<p style="text-indent:2em;">1990年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p style="text-indent:2em;">1991年获全国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p style="text-indent:2em;">1993年被省教委评为优秀学科带头人'
<p style="text-indent:2em;">'''== 后世影响 =='''
<p style="text-indent:2em;">'''== 临床应用=='''
<p style="text-indent:2em;">胆病常见者有黄疸、胆胀、胁痛、腹痛,涉及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占位性病变、胰腺炎等,且与多种肝病有密切关系。</p>'
<p style="text-indent:2em;">论其治疗大法虽有多端,但每因证候复合兼夹,临床必须杂合用之。兹举其要者条例于下:</p>'[[一法曰舒郁]]:意在疏肝以解郁,理气以利胆,适用于“肝胆气滞证”。多因情志刺激,抑郁不乐所致,与素体肝郁有关。方用柴胡疏肝散,若属血虚肝郁,可取逍遥散,气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气逆噫嗳加黄连、吴茱萸、白芍。</p>' [[二法曰苦泄]]:治取苦寒逆折之品,清泄肝胆火热。适用于“肝胆火旺证”。方用龙胆泻肝汤,湿火重者加黄连、大黄、黄柏、土茯苓;郁火重者加香附、夏枯草、丹皮。</p>'<p style="text-indent:2em;">[[三法曰清化]]:此乃清热与化湿复合并投,以治“肝胆湿热证”。方选茵陈蒿汤、茵陈四苓汤、甘露消毒丹。</p>'<p style="text-indent:2em;">[[四法曰和降]]:此为苦辛合法,苦降辛通,和中开痞,泄肝安胆之意,适用于“胆胃不和证”。方选半夏泻心汤、栀芩二陈汤合左金丸之类。</p>'
<p style="text-indent:2em;">[[五法曰通利]]:腑以通为用,司传导之职,若“胆热腑实”,胆液不能疏泄,则通导失司,腑气壅塞,不通则痛。方取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通利与和解并施;有黄疸者加茵陈,便秘加芒硝。</p>'
<p style="text-indent:2em;">[[六法曰消积]]:湿热滞留,胆失疏泄,久而痰凝血瘀,“痰瘀郁胆”,结为砂石,变生息肉。方用自拟四金化积汤(金钱草、海金砂、矾郁金、鸡内金、酢浆草、虎杖、威灵仙、莪术、青皮、枳实、陈胆星、乌梅肉)等。</p>'
<p style="text-indent:2em;">[[七法曰靖养]]:胆靖则神安,养心郁自解。方用《千金》定志丸合黄连温胆汤。</p>'
<p style="text-indent:2em;">[[八法曰温通]]:久病入络,湿热痰瘀阻滞胆道,郁遏肝阳,生发条达失司,以致胆郁络瘀或“胆心同病”。方用桃仁红花煎、当归四逆汤加肉桂、吴茱萸、川椒、九香虫、甘松、檀香、荜茇等。阳气虚衰者加人参、制附子、干姜、炙甘草、良姜、当归等补而通之。卒痛势急者,急服苏合香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之类。</p>'
<p style.周仲瑛:诊余琐语(一)_标清{{#ev:youku|XMzA5ODU0NDMxMg|alignment="text-indentleft}}https:2em;">== 参考文献 //v.youku.com/v_show/id_XMzA5ODU0NDMxMg==.html
2,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