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404
次編輯
變更
相衬显微技术
,無編輯摘要
[[File:相衬显微技术.jpeg|有框|右|<big>相衬显微技术</big>[http://www.yr1718.com.cn/imageshengwu/BIAS-200.jpg 原图链接][http://www.yr1718.com.cn/BIAS-200.htm 来自 上海研润光机科技有限公司 的图片]]]
光线在穿过非真空 [[ 介质 ]] 时,会与介质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幅度和相位的变化,这种变化与介质的性质相关。幅度的变化通常是由于介质对 [[ 光 ]] 的吸收,变化程度与波长也就是光的颜色相关,而介质的厚度、折射率的变化会导致光线相位的改变。人的 [[ 眼睛 ]] 仅能测量到达 [[ 视网膜 ]] 的光线的能量强度,而很难观察到相位的改变,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法检测相位的改变。然而相位的变化通常也会携带相当多的信息,但是在对光线进行测量的时候这部分信息就全部丢弃了。为了使相位变化的信息可以被观察到,就需要将穿过样品的光线与参考光源相结合,相干的结果可以显示出样品的相位结构。
相衬显微镜观察样品时不需要进行染色,在观察 [[ 细胞 ]] 的时候也就不会对细胞标本产生伤害,因此这种 [[ 显微镜 ]] 可以用来研究细胞周期。
==历史==
相衬显微技术是 [[ 二十世纪 ]] 三十年代弗里茨·泽尔尼克在研究衍射光栅的时候发明的。在研究中,他认识到与参考光干涉是很有必要的,而为了最大化对比度,需要向参考光中引入相移,这样可以产生完全的相消干涉。随后,他认识到相同的技术可以用于 [[ 光学 ]] 显微技术。首先需要在玻璃上精确蚀刻圆环,当将玻璃插入显微镜的光路中的时候,就会产生所需要的相移。这个 [[ 技术 ]] 称为相衬技术。
相衬技术是显微技术中的一个重大进步,它的发明人 [[ 泽尔尼克 ]] 因此荣获1953年的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目前,在大多数高级光学显微镜中都使用了相衬技术或提供可选的相衬套件,而它也被广泛应用于为透明标本如活体细胞和小的 [[ 器官 ]] 组织提供对比度图像。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