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一伟

增加 7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张一伟.jpg|缩略图|张一伟[https://p1.ssl.qhmsg.com/t01d7b5b4fefcb4146e.jpg 原圖鏈接]]]
== 张一伟 ==
[[张一伟]], [[ 莫斯科 ]] 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 [[ 教授 ]] [[ 博士 ]] 生导师。原任中国石油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理事,中国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
== 个人简介 ==
  男,汉族,1933年1月生, [[ 安徽 ]] 巢县(今巢湖市)人,1953年11月入党,1956年7月参加工作,莫斯科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个人履历 ==
  张一伟 男,1933年生, [[ 祖籍 ]] 安徽巢湖,1952年至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专业学习。1956年至1958年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958年至1962年莫斯科石油学院石油地质综合勘探专业学习,获副博士学位。1962年至1978年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教师,1978年至1984年华东石油学院地质教研室副主任,1984年至1986年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主任,1986年至1989年华东石油学院副院长,1989年至1994年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党委书记,1994年至今石油大学校长。1988年晋升为教授,1992年被选为享受政府特别津贴的科技专家,1993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被莫斯科石油科技大学授予名誉博士,2002年任俄罗斯自然科学研究院外籍院士。1986年以来,曾任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地学部主任,
[[File:张一伟1.jpg|缩略图|张一伟[https://p1.ssl.qhmsg.com/t0169f4dd826b7e83c3.jpg 原圖鏈接]]]
== 详细介绍 ==
==='''教育家'''===
  张一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自幼深得其伯父———我国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的培养和教育,他一直把张将军所倡导的“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人生座右铭。他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潜心工作,总结并确立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他曾三次组织进行石油勘探类教材的编写,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并出版多部专著,为石油勘探教学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重视生产实践与教学科研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创新知识相结合、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坚持并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为开拓学校的新局面、探索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规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我国石油行业的振兴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就及所获荣誉'''===
  1992年,他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突出贡献教育专家”。他曾多次带领师生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并紧密结合学校特点,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向,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为我国石油行业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他担任学校主要领导职务后,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党组关于石油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和指示精神,抢抓机遇,使学校首批跻身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为北京和华东两校区明确了办学方向,夯实了发展基础,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学科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他积极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努力使学校建设成为新科学、新思想的发源地、传播地。他组织成立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实体—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油藏描述与预测研究所等,吸引聚集了众多国内外优秀人才,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他还主持创办了《石油科学》(英文版)学术期刊,并担任编委会主任、名誉主任,为该期刊的发展并最终被SCI收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石油大学理事会理事长'''===
  他兼任石油大学理事会理事长,致力于推动北京和华东两校区与四大石油公司的全面合作。他担任中国石油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的职务后,以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在高等教育界的影响,积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出谋划策,他坚持贯彻教育部对我校提出的“共举一面旗,共同谋发展”的方针,为维护北京和华东两校区的共同利益全力以赴,奔波操劳。
==='''地质学家'''===
  张一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及时抓住学科发展和生产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推动和发展了相关的理论和前沿科学。他多次组织大型野外及油区的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多次深入川鄂地区、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等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为我国寻找更多的油气资源,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风餐露宿、孜孜不倦。
==='''组织多项科研攻关'''===
  他曾组织多项大型应用基础及基础应用研究的科研攻关,推动了盆地构造研究,发展了“地壳波状运动”学说,并将其应用到含油气盆地分析和石油构造分析中,对板内含油气凹陷的形成、演化及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弥补了板块学说的不足。他还在国内率先开展油藏描述攻关,并提出“以地质为主体,多学科一体化研究”的新思路,与大港油田合作承担的“改善枣园油田开发效果”攻关课题,首次在国内成功地研制了一套针对我国陆相、高度非均质性、早期注水开发断块油藏的精细描述方法。他还推动和组织了油气成藏基础理论研究,在“脉动式和突发式油气运移及成藏”认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系列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省部级、国家级奖励。
  他以在石油地质学界新颖的学术观点和广泛的影响,1997年被俄罗斯国立古勃金石油天然气科技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地质界最高荣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02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周恩来总理为他题词'''===
  在半个世纪之前, [[ 周恩来 ]][[ 总理 ]] 曾为他题词:“为加强国防力量而努力”,激励他投身祖国建设,献身石油事业。他不辜负周总理的殷切期望,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心血,全部奉献给了我国的科技事业,把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献给了我国的石油高等教育事业。他集教育家、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建立了卓著业绩。作为著名教育家,他多次强调指出“唯有人的素质是不能引进的”,在国内备受推崇。他用辩证唯物论指导人才培养,提出“不断完善人类”应是教育的本质和基本问题,强调培养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尤其注重综合素质。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培育了一批能攻坚能吃苦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地质学家,他严谨治学、注重实践,善于吸收新思想并在实践中发展创新,科研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学校卓有创见的领导者,他知人善任,爱护人才,尤其对青年学生、专家教授、归国留学人员、统一战线成员等各界人士,满腔热情,关怀备至,特别注意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为学校建设贡献力量。
  他为石油大学(北京)昌平新校园的建设殚精竭虑、奔波操劳,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新树立起了石油高等教育在北京的窗口形象,也为学校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他高瞻远瞩、顾全大局,克服各种困难,充分发挥北京和华东两校区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争取到丰富的办学资源。他的优秀品格、进取精神和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将永载中国石油高等教育的史册。
  张一伟先生德高望重,为人师表。在学生眼里,他慈祥智慧、雍容豁达,以独有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为学生的成长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在亲人眼里,他春风化雨,骨肉相附;在处事方面,他诚信宽厚,淡泊名利,举重若轻,宽容大度;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他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日常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兼容并蓄,总揽全局;在日常生活中,他厚德载物,忠厚讷行,终身俭朴。在他身染重病弥留之际,还十分关心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关心中国石油大学的发展。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为中国石油大学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值得后辈及师生员工永远学习和发扬光大。
  我国杰出教育家、著名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 [[ 中国共产党 ]] 优秀党员,中国石油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大学理事会理事长,原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张一伟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9年5月24日17时18分在 [[ 北京 ]] 逝世,享年76岁。
  2009年5月30日上午10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了张一伟教授遗体告别仪式。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