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定信

增加 2,71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歐洲肝臟學會國際肯定獎(2009)
第15屆日本經濟新聞亞洲賞科學技術部門
<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817015458/https://academicians.sinica.edu.tw/index.php?id=98&r=academician-n%2Fshow 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組院士簡歷]</ref>
==不支薪也要作研究==
曾經有病人這麼形容陳定信「媒體總是喜歡報導名醫開刀或某個手術多厲害,但手術刀再厲害,一次只能救一個人,陳教授卻不用手術刀救了好幾代的年輕人」,「台灣肝帝」是大家給他的封號,他奉獻了半世紀的時間研究肝癌細胞,不僅拯救了整個台灣,甚至是世界。
 
為了做研究揪出肝細胞癌的元凶,陳定信放棄開業,留在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可是,一九七三年七月時,臺大醫院沒有專任主治醫師或教師的職缺,於是,他只能擔任兼任主治醫師。
 
  按照制度,兼任主治醫師可以開業、到其他機構工作或專任,偶爾到臺大醫院作兼任工作即可;「其實有幾家醫院來邀約,但是,因為我想做研究,就沒有去其他醫院作專任醫師,」陳定信說。於是,他擔任宋瑞樓教授的國科會計畫研究助理,領一個月四千元的研究助理費。
 
  既然國科會與臺大醫院都是由公家發給薪水,這樣一來,臺大醫院原本要發給他的兩千元兼任主治醫師津貼就不再發給;換句話說,他在臺大醫院作兼任主治醫師並不支薪。「雖然沒有pay(薪水),我也甘之如飴,」陳定信兩手一攤,笑嘻嘻的說。
 
  儘管不支薪,這位臺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卻不比專任主治醫師輕鬆。
查閱陳定信此時的工作日程表,光是在臺大醫院,每星期一傍晚有消化內科會議,中午還常有內科全科的學術會議。每星期看三次門診(星期二上午,星期三下午與星期六上午),星期三上午為病人做胃鏡檢查,星期四下午為病人做直腸鏡檢查。
 
  除了臺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的各項工作,為了賺奶粉錢,陳定信其他時間還得東奔西跑。
「算一算,星期一到星期六,只空不到三個半天;所以,要做研究,就一定要利用空下來的零碎時間,外加星期六下午,星期天,還有平日的下班後,」他掐指數算說,「實在不得已,但是時間真的不夠用。」為了作研究,陳定信睜開眼睛就在工作,星期一到星期日全年無休。
受限於研究經費不足,陳定信踏進實驗室就是「校長兼撞鐘」,「從洗瓶子、做實驗、查文獻、寫論文到打字等,都得要自己來,工作時間非常長,」他說。
<ref>[https://www.cna.com.tw/Proj_GoodBook/1078.aspx 每周好書讀]</ref>
2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