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超强台风尼伯特

增加 20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超强台风尼伯特 ''' [[ 英语 ]] :Typhoon Nepartak,国际编号:1601,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 :WP022016, [[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 ]] :Butchoy)为2016年 [[ 太平洋台风季 ]] 第1个被命名的风暴。“尼伯特”一名是由 [[ 密克罗尼西亚 ]] 提供,是科斯雷著名的战士。
尼伯特在2016年7月2日才生成、翌晨获得命名,是自1998年热带风暴妮蔻儿以来,该区域最晚出现的全年首个获命名热带气旋。寂静大半年的 [[ 西北太平洋 ]] 积聚极大能量,让尼伯特不断吸收,从而导致其强度爆发,终使这个西北太平洋年内首个获命名 [[ 风暴 ]] 一跃成为该年第1个同时达到 [[ 日本气象厅 ]] 台风分级之“猛烈的”程度、 [[ 韩国气象厅 ]] 、中国 [[ 国家气象中心 ]] [[ 香港天文台 ]] 之“超强台风”、台湾中央气象局之“强烈台风”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之“超级台风”强度的热带气旋,属最少近60年以来最强全年首个获命名风暴。尼伯特以接近顶峰强度肆虐台湾,令当地继前一年的台风杜鹃后,连续2年遭受达到台湾中央气象局“强烈台风”级别之热带气旋横扫;此外尼伯特也刷新上一年台风苏迪罗的纪录,成为中国 [[ 福建省 ]][[ 经济 ]] 损失最严重的风灾,但此纪录维持仅2个半月就遭台风莫兰蒂打破。
==发展过程==
=== 生成初段环流巨大===
虽然1950年以来最强劲和持久的厄尔尼诺现象终于告一段落,但是2016年上半年 [[ 西北太平洋 ]][[ 热带气旋 ]] 活动淡静,甚至完全没有获命名的风暴出现,较瞩目的仅有5月末南海 [[ 热带低压 ]] 。踏入下半年,一个低压区于7月1日在 [[ 关岛 ]] 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上午11时给予热带扰动编号“99W”。由于沉寂多时后的西北太平洋积存庞大能量、水温甚高,加上该低压区所在环境优良,垂直 [[ 风切变 ]] 偏低、低层辐合和高空辐散良好,因此数值预报模式对该系统的发展一致看好,预期该系统的增强空间明显较大。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翌日(7月2日)凌晨1时对该系统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跳过评级“低”,直接评为“中”,且在下午2时把该评级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此外日本气象厅与台湾中央气象局在早上8时同步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日本气象厅更在半日后,于当晚8时对其发布 [[ 烈风 ]] 警报,表示它在随后一日内有机会加强为 [[ 热带风暴 ]]
=== 爆发增强直扑台湾===
由于 [[ 亚热带 ]][[ 高压脊 ]] 处于强势,控制整个西北太平洋,尼伯特在7月5日采取西偏北移动路径,向 [[ 台湾 ]] 长驱直进,并加速至每小时28至32公里;同时在水面超过摄氏30度的炎热海水源源不绝地供应能量的情况下,尼伯特强度持续上升,强烈而深厚的对流云带紧缠低层环流中心,组成一个较小和紧密的中心密集 [[ 云团 ]] 之余,亦开始发展出“云卷风眼”。台湾 [[ 中央气象局 ]] 在早上8时把尼伯特升为中度台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日本气象厅和香港天文台亦先后在早上8时20分、50分和上午9时45分把尼伯特升级为台风。因应尼伯特在午后维持急剧增强之势,及打开称为“针眼”的细小风眼,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下午5时25分把尼伯特升为强台风,更在短短3小时内,于晚上8时20分把尼伯特进一步升为超强 [[ 台风 ]] ;香港天文台也紧接在晚上9时45分把尼伯特升格为强台风。而亚热带高压脊比预期强,令尼伯特采取较为偏西的路径,亦促使各官方部门把预测路径向南调整,近乎全数预计尼伯特穿越台湾本岛,分别只在其登陆位置究竟是在 [[ 台东县 ]] [[ 花莲县 ]] 抑或 [[ 宜兰县 ]]
尼伯特在7月6日维持其西偏北路线,直指东台湾,且仍在爆发增强,台湾中央气象局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凌晨2时分别把尼伯特升格为强烈台风和超级台风;香港天文台紧随其后,在凌晨3时45分把尼伯特升为超强台风,与上一次升格相距只有6小时。当日日间尼伯特达到强度巅峰,所有官方气象部门皆评估尼伯特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 [[ 风速 ]] 达每小时200公里或以上,其“针眼”和浑圆的中心密集云团在卫星云图上清晰可见;入夜后尼伯特有迹象出现“双重眼壁”导致强度稍微回落, [[ 风眼 ]] 亦曾经变为模糊不清的“云塞风眼”,但这次眼壁更替过程只用了一晚便完成,翌晨尼伯特清空风眼后,一个比之前大的风眼显现在卫星云图上,眼壁仍然扎实。尼伯特移至引 [[ 导气流 ]] 相对较弱的亚热带高压脊西南侧后减速到每小时16至20公里,移动方向亦有短期波动,可是仍以西偏北为主,即将横扫台湾花东地区。
[[ 台湾大学 ]] 海洋研究所在6月下旬在 [[ 鹅銮鼻 ]] 以东约175公里以及东南面约375公里的 [[ 海域 ]] 放置两座第二代NTU浮标,并分别命名为NTU1和NTU2站,浮标甫下海一周即遇上尼伯特,研究所把浮标测得的实测资料传送予台湾中央气象局。7月6日尼伯特的 [[ 飓风 ]] 范围逼近东面的NTU1浮标,当风眼从NTU1北方擦过时,浮标测得最低气压940百 [[ 帕斯卡 ]] 、最高风速约41米每秒(150千米每小时),海面水温也因强烈的 [[ 对流 ]] ,从摄氏31度下降至28度;数小时后,风眼从NTU2浮标南面约7公里掠过,NTU2记录到最高风速约44米每秒(160千米每小时),气压低见至911.5百帕斯卡,强风引致 [[ 海洋 ]] 上层150米厚的海水上翻。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328 氣象學]]
270,5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