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茯苓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移除 1 位元組, 4 年前
【形态采制】
[[File:中药养生454.jpg|缩略图|[https://www.ys137.com/zyys/138574_2.html 中药养生]]]
  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常寄生于松树根地下20~30厘米处,球形、卵形或椭圆形。新鲜时,外皮略皱,淡褐色,内皮粉色。干后坚实,外皮极度皱缩,色变黑,内皮变为白色,内有红筋,是与松根相连的部位。
   [[春秋]]采挖,只要松林地面有裂隙,敲打有空响,地面有白色菌丝,松根内皮有黄白色浆汁流出,就能证明有[[茯苓]]生长。取后去腐朽部分,刷净泥土,去外皮即得白色茯苓,干后生用。主产于[[云南]]、湖北、河南。   茯苓栽培历史悠久,在1500多年前已有人栽培。南北朝陶弘景有“彼土人乃假斫松作之,形多少,虚赤不佳”的记述。到了宋代,我国栽培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南宋周密《癸辛杂记》记述:选用小茯苓作种,把脂液渗入破开的大松根中,沃土埋好。这种方法传至今日。 
  经过研究,现在可在槐、桑、栎、柳、枫等阔叶树下也可栽培,以适应需要。
     《滇海虞衡志》记:“茯苓,天下无不推云南,曰云苓。自安庆茯苓行,而云苓愈少,贵不可言。”湖北罗田县为“茯苓之乡”,罗田九资河茯苓名扬四海。元明时,罗田就从野生改为人工栽培,李时珍到罗田赞曰:“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1923年前后在九资河发现重达48千克、54千克的茯苓王,至今在林业部珍藏。《中国医药报》报道,浙江农民李陈树栽培出重78千克、长100厘米、宽50厘米的巨茯苓。    茯苓别名很多,如茯兔、茯灵、松木薯,金翁、更生、绛晨、伏胎、云苓等。 
==【功效】==
[[File:中药养生455.jpg|缩略图|[https://www.ys137.com/yinshi/324841.html?from=pc2wap_baidu 中药养生]]]
13,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