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土卫三

增加 29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名称==
土卫三是根据[[希腊神话]]泰坦的忒堤斯来命名的 <ref>[https://www.sohu.com/a/302294071_794891 土卫三忒堤斯:太阳系第十六大卫星,太阳系反射率最高的天体之一 ],搜狐,2019-03-20</ref>
卡西尼称呼了他所发现的4颗土星卫星(土卫三、“土卫四”狄俄涅、“土卫五”利亚、“土卫八”伊阿珀托斯)为路易之星(Sidera Lodoicea)来纪念[[路易十四|路易十四世]]。而[[天文学家]]在第[[17世纪]]结束时,根据习惯将它们称乎为土卫一、土卫二、土卫三、土卫四与土卫五(包括“土卫六”泰坦)。在(土卫一)弥玛斯与(土卫二)恩克拉多斯于1789年被发现后,编号延伸到土卫七。1848年发现的许珀里翁最后一次改变编号顺序,将伊阿珀托斯挤到土卫八。
在土卫三拥有2种不同的地形,其中一种是由许多坑洞所构成的,而另一种地形则是黑暗的火山带所组成的。这样的[[火山口]]意味着土卫三曾经拥有内部的地质活动,导致古老的地形重新出现在地表。这种黑暗火山带的精确形成原因仍是未知的,不过可能可以从伽利略号拍摄的木卫三与木卫四的照片来解释,照片中显示它们的极区拥有明亮的冰帽,这是因为冰沉积在朝着极点倾斜的火山口中。土卫三也可能是类似的情况,它的极区也相当[[明亮]],并有黑暗的区域散布其中。
奥德修斯撞击坑是一个巨大的坑洞,它位于照片的上方土卫三的西半球主要是巨大坑洞[[奥德修斯撞击坑]](Odysseus) <ref>[https://www.sohu.com/a/245271516_100028054 土卫三清晰近照 巨大撞击坑成为亮点!],搜狐,2018-08-05</ref> ,它的直径为400公里,接近2/5个土卫三的大小。这个坑洞非常平坦,就像木卫四的坑洞,没有月球与水星常见高耸的环状山与中央隆起。这非常可能是因为天体撞击在土卫三柔软的表面所造成的地质现象。
土卫三的第2个主要特征是巨大的伊萨卡峡谷(Ithaca Chasma),它宽100公里,深3至5公里。它延伸了2,000公里长,大约是土卫三圆周长的3/4。伊萨卡峡谷的形成被认为是因为在土卫三内部[[液体]]凝固时,导致体积膨胀,土卫三的表面因此裂开。地表下的[[海洋]]可能使得土卫三与土卫四在在早期形成2:3的轨道共振,也导致内部的潮汐加热与轨道偏心率。这个海洋后来在土卫三脱离这种共振关系之后完全结冻。在土卫三完全固化前所形成的坑洞很可能全部被后来的地质活动所消除。天文学家也提出另一种理论来解释伊萨卡峡谷的形成:在奥德修斯撞击坑形成时受到的巨大撞击,形成冲击波传遍土卫三,导致土卫三另外一面的表面破裂,形成伊萨卡峡谷。土卫三的表面[[温度]]为摄氏-187度。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
245,0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