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47
次編輯
變更
大鳞巢蕨
,調整內容
[[File:大鳞巢蕨.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3021756495&di=62a14d6a766ffb89c640d4febc55208e&imgtype=0&src=http%3A%2F%2Fimg3.imgtn.bdimg.com%2Fit%2Fu%3D2971257878%2C1767771979%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连接][http://www.qnong.com.cn/zhongzhi/huahui/9562_5.html 图片来源于]大鳞巢蕨]]
'''大鳞巢蕨'''(学名:Neottopteris antiqua (Makino) Masamune)是铁角蕨科,巢蕨属蕨类 [[ 植物 ]] 。植株高可达100厘米。根状茎直立,木质,深棕色,鳞片阔披针形,先端渐尖,薄膜质,深棕色,叶簇生;木质,上面有阔纵沟,表面平滑不皱缩,两侧有狭翅,叶片阔披针形,先端渐尖,主脉两面均隆起,上面下部有阔纵沟,暗棕色,[[光滑]];叶革质,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线形,厚膜质 。 分布于[[中国]]、[[海南]]、[[云南]]、[[台湾]], 也分布于[[韩国]]及[[日本]]。附生在[[海拔]]850米的山谷林下岩石上或树干上 。
大鳞巢蕨形态独特,株形优美,宜种植于花盆中,盆植于居室、[[庭园]]、[[宾馆内]]。
==大鳞巢蕨形态特征==
大鳞巢蕨植株高80-100厘米。根状茎直立,[[粗短]],[[木质]],粗约2厘米,深棕色,先端密被鳞片;鳞片阔披针形,长约1厘米,先端渐尖,全缘,薄膜质,深棕色,稍有光泽。叶簇生;柄长2-7厘米,粗约7毫米,禾秆色或暗棕色,木质,干后下面为半圆形隆起,上面有阔纵沟,表面平滑不皱缩,两侧有狭翅,基部被阔披针形深棕色鳞片,向上光滑;叶片阔披针形,长75-98厘米,先端渐尖,中部最宽处为6.5-8.5厘米,向下逐渐变狭而长下延,叶边全缘并有软骨质的狭边,干后略反卷。主脉两面均隆起,上面下部有阔纵沟,表面平滑不皱缩,暗棕色,光滑;小脉两面均稍隆起,斜展,分叉或单一,平行,相距约1毫米。叶革质,干后棕绿色或浅棕色,两面均无毛。
==大鳞巢蕨生长环境==
附生在海拔850米的山谷或树干上。 野生的大鳞巢蔗常生长于林荫下的岩石上,对岩石上的土层厚薄要求不高。
==大鳞巢蕨产地生境==
分布于韩国及日本(本州、四国、九州)、琉球,也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在福建省的分布区域比较狭窄。
==大鳞巢蕨繁殖方法==
孢子繁殖:如需大量繁殖大鳞巢蕨,可取其孢子进行孢子繁殖.剪下孢子成熟的叶片(孢子囊群深色),下垫光滑纸张置于室内自然阴干,待其孢子囊开裂后,收集孢子.取小瓦盆下置小石子,上覆盖3-4厘米厚的泥炭土压实后夕置于浅水中吸足水后,将孢子播于盆内表面,再用薄膜罩起,置于射光的环境条件下,二星期左右盆土表面变绿,即形成孢子体,80天左右,可形成小孢子体,将小孢子体分别移植到小瓦盆中,用腐殖土炼苗,以后渐渐视植株生长情况,更换较大的瓦盆,用这种简便的方法,即可获得大量的幼苗。<ref>[http://www.iplant.cn/info/Asplenium%20antiquum 大鳞巢蕨繁殖方法]</ref>
==大鳞巢蕨栽培技术==
移栽及栽培方法大鳞巢蕨宜于冬春季从野外移植栽培,但春季至迟不过5月底幼叶萌生之前,引种时尽量少伤不定根,视植株大小适当带回土球,盆植时剪去下部老叶,仅留10片左右的叶子,并浇足水,置于荫蔽处,其成活率很高。大鳞巢蕨对土壤的要求很高,盆植时要用中性腐殖土.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培育的植株叶色翠绿,反之酸性易板结的土壤使叶色发黄.大鳞桌蕨耐荫,但其对强光亦有一定的忍耐力,室内盆栽亦应有较充足的散射光。大鳞巢蕨要求土壤湿润、水份允足,忌畏积水,以免引起烂根烂茎,叶片变薄下垂。大鳞巢蕨在冬季应减少浇水,每年春季新叶萌发之后,应剪去下部泛黄和孢子囊群变黑褐色的老叶,保持株形美观,每株长年保持30-40片为宜,通常不需另外施肥,若叶色发黄,可施少量混合花肥。总之,在土壤疏松肥沃,水份适当,较荫蔽的条件下正常生长。<ref>[http://www.iplant.cn/info/Asplenium%20antiquum 大鳞巢蕨繁殖方法]</ref>
==大鳞巢蕨主要价值==
环境:大鳞巢蕨在岩石上的生长,有利于落叶的堆积与岩上腐殖土层的形成,大鳞巢蕨耐荫、喜潮湿的土壤,在野生状态下,其乌巢状的空窝可容纳枯枝败叶,起保持水份的作用。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