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马来亚海战

增加 31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马来亚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海上战役,这场战役产生了两个重大的影响至今,其一是大舰巨炮主义式微,未来海战上空中优势的重要性将更高以及航空母舰在舰队的有效性;其二是改变了欧洲各国对日本的印象,不再轻视日本的工业技术与战术,将其视为亚洲国家中特别的存在。
这一行动发生在1941年12月10日英属马来亚东部,近彭亨州关丹,英国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舰“反击号”被日本帝国海军的岸基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击沉 <ref>[https://www.sohu.com/a/326447252_645470 马来亚海战——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覆灭之战 ],搜狐,2019-07-12 </ref>
==背景==
两艘战列舰在1941年12月被送到新加坡,作为对日本南进政策的一种威慑。第一海务大臣杜德利·庞德爵士认为,除非皇家海军派遣大多数最重要的舰只到新加坡,以实现与估计为9艘日本战列舰之战力平衡,不然新加坡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这是不能接受的建议,因为英国人当时正在与德国和意大利交战需要集中力量。不过,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对在北大西洋和地中海之局势改善感到乐观,分配3艘舰艇(包括1艘航空母舰)到该殖民地防守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妥协,英国需要保护在马来亚、婆罗洲和海峡殖民地的殖民领土免于轴心国的威胁 <ref>[https://www.sohu.com/a/232053842_100140957?_f=index_chan13news_38 马来亚战役:14万英联邦军队为何被7万日军迅速击溃? ],搜狐,2018-05-18 </ref>
丘吉尔“相当大的无知”和“对战列舰力量的夸大信念”,以及“倾向干预海军事务”,导致他提出了派遣一个中队共3艘现代船舰:1艘战列舰(如“英王乔治五世号”或“威尔士亲王号”)和1艘航空母舰(如“可畏号”),会合已经开往印度洋的“反击号”。他相信这支小舰队可以作为另一版本的“存在舰队”以阻吓日本人的行动,因为德国战列舰“提尔皮茨号”正在北海;但是,当时没有确实的计划以完成这样一个任务。 原本英国计划包括调动新的“光辉级”航空母舰“不挠号”提供空中掩护,不过当时不挠号正在因损坏而在加勒比海维修。
59,0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