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2
次編輯
變更
赵深
,無編輯摘要
1911年的清华学堂
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在8年学习期间,享受公费待遇。当时清华学堂选拔品学兼优的青年入学读好预备课后,派赴美国留学。在赵深之前,清华学生赴美留学学建筑的已有庄俊、吕彦直、关颂声、巫振英、张见圻、林澍民、朱彬等人;在其后,又有杨廷宝、董大酉、陈植、梁思成、童寯、过元熙、王华彬、哈雄文等人。他们学成归国,成为中国第一批建筑界的骨干,他们为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贡献,赵深的建筑事业的经历正是由此迈出了起点。1919年毕业,因突患肠痿住院动手术。手术后,学校准许推迟一年赴美留学。
1920年,进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清华学堂毕业生,按例理工科可插入三年级,他因病推迟,到学校报到时,被插入建筑系二年级下学期。他不怕艰苦,通过多选学分,将2.5年的课程挤在2年内读完,1922年夏,得建筑学学士学位,第三年即1923年,修毕研究生课程,得硕士学位。在两个暑假内,利用机会到纽约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实习,并在业余参加建筑设计方案竞赛。大学毕业后,在费城和迈阿密市实习时,他是中国在海外唯一的建筑界人士参加南京中山陵纪念堂赵深 的方案设计竞赛者。图件寄到国内,及时列入评选,虽远离现场,对地形环境了解不足,资料又缺乏,竟获得荣誉一等奖,已显示其过人的才华。
赵深在返国以前,先他2年毕业的范文照几次从上海写信邀他合作。他由于公费可领至1925年,而且在美国有较多的实习机会,有相当的额外收入,所以,留居美国直至1926年,与杨廷宝作伴同赴欧洲至英、德、法、意四国考察城市建设和古典建筑。在当时,研究考察欧洲尤其是意大利的古典建筑艺术,是很多建筑师的殷切愿望,赵深为此作了长期的准备,积蓄了充分的旅费。在欧洲考察期间,曾作了多幅水彩写生画,体现了他对建筑艺术的热爱与修养。
1927年初,他回到上海,与在纽约实习时的同事李锦沛重逢。当时李在上海青年会建筑处任建筑师,将赵推荐给该处主任美国人阿登生,聘为建筑师,订约6个月。在此期间,赵深负责设计了八仙桥青年会大楼工程,这是在国内的第一座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高楼,在建筑界得到了普遍的好评。
建筑师在学术上的水平应该体现在其设计之中。赵深一生所负责设计和在其指导下设计的作品是相当丰富的,上面列举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不少,特别是私人住宅部分以及一些方案竞赛的稿件已无从查考。即便如此,在上面所列的项目中亦不乏佳作,留待建筑界研究评说。
==设计思想==
赵深是一个在建筑学上有较深造诣的建筑师, 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方面有其独特的风格。他的设计首先着重建筑功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力求建筑造型的美观,不赞成片面追求形式而牺牲实用。同时,他还重视造价经济,反对不顾经济而任意发挥,滥用高档材料。他本人所主持的以及由他精心指导的设计,识者都认为具有朴实大方,典雅自然的独特风格,造型简洁明朗,无矫揉造作、刻意雕琢之弊。赵深不仅对西方建筑有较深的研究,而且对中国的传统建筑也有厚实的根底,一向重视在现代建筑中结合运用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在他回国后设计的第一座建筑——上海八仙桥青年会大楼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尽管在30年代建筑界的“国粹主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提倡的“民族形式”,在建筑界形成一个较大的声势,赵深对待建筑创作,仍然坚持努力借鉴传统遗产的精华,吸收和发扬建筑的民族风格或地方特性。在设计中坚持从现代功能和结构出发,不生搬硬套古典形式,而是适当运用和强调传统符号以示意的方式表达中国建筑文化的特点。在后期,他在设计上更具有新时代气息,不落窠臼,随时代步伐而前进。 赵深才华丰茂,思路敏捷,不轻易动笔,一经动笔则一气呵成轮廓,然后对细部节点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他不仅重视设计方案,而且对施工图纸、选用材料、施工质量也严格要求,对建筑的细部处理,装饰线脚花饰和色彩,更是亲自与设计人员研究探讨,逐个进行审核敲定。
赵深为人谦虚,从不矜己之长,亦不攻人之短。他在建筑设计问题上,对他自己的作品从不夸夸其谈,也从未见他对世界建筑流派和别人的作品评头论足,相反,对他过去设计中的遗憾之处,尽管事隔多年,仍深念不忘,引为教训。大上海大戏院是1932年赵深陈植事务所时的作品。1953年,他为设计人员上业务课时,谈到戏院的楼厅设计,当时为了多设座位,加大楼层的坡度,“弄得走路像爬山一样,设计得不好。”当时为他这样虚怀若谷,进行自我批评而深受感动。
在指导青年建筑师时,他从不以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顺着对方的构思辅导成章。他经常教育设计人员不要盲目抄袭国外的设计,要批判地接受,但是他在辅导培养青年人才时,首先还是着重于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