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必尚

增加 2,30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div>
'''阿必尚'''(Abidjan)亦譯阿比讓,是[[象牙海岸]]的最大都市(港口)和經濟首都,也是象牙海岸實際上的行政中心(象牙海岸名義上的首都是[[雅穆索戈]])。西非金融、贸易中心。风景优美,是非洲著名游览城市,为全国最大地旅游中心。 阿必尚是非洲法語人口最多的城市。2014年人口數約為439.5萬,為非洲第六大城,僅次於[[拉各斯]],[[開羅]],[[金沙薩]],[[達累斯]],[[薩拉姆]]和[[約翰尼斯堡]]。  科特迪瓦前首都,科特迪瓦共和国的经济首都,它是西非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拉各斯]],也是西非洲著名的良港。  == 歷史 == 阿比讓原本是一個小的阿特昌(Atchan)漁村。1896年,在一系列致命的黃熱病流行之後,最初定居在[[大巴薩姆]](Grand-Bassam)的[[法國]]殖民者決定搬到更安全的地方,並於1898年選擇了阿比讓的現址。1903年,它正式成為一個城鎮。定居者之後是1899年成立的殖民政府。但隨後的[[賓格維爾]](Bingerville)從1900年到1934年成為法國殖民地的首府。 該城市在1931年建造新碼頭後迅速擴張,隨後在1933年被指定為當時的[[法國]]殖民地的首府。阿比讓在1960年脫離法國獨立後仍然是科特迪瓦的首都。1951年的[[弗里迪運河]](Vridi Canal)使阿比讓成為重要的海港。1983年,[[亞穆蘇克羅]]市被指定為科特迪瓦的官方政治首都。但是,幾乎所有的政治機構和外國使館仍然位於阿比讓。<ref>[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Abidjan Abidjan],britannica.com</ref>     由於阿比讓還是該國最大的城市和其經濟活動的中心,因此正式被指定為該國的“經濟首都”。在阿比讓自治區,其中包括城市和它的一些郊區,是科特迪瓦14區中的一區。  受2002年爆发的武装冲突,以及2011年严重的选举后危机的影响,阿比让的大部分基础设施都已破败不堪。2014年, [[ 埃布里耶潟湖 ]] 上一座大桥的迅速竣工,成为阿比让复兴的第一个标志。这座大桥是该市急需的交通设施,它的修建已经延迟了差不多20年。在科特迪瓦经济形势的吸引下,阿比让蜂拥而至的外国游客与日俱增。据世界银行统计,2015年,科特迪瓦的经济增长率约为8%。预计该国在2016年还将继续保持这一增长率。非洲开发银行在2013年决定将总部从 [[ 突尼斯 ]] 迁回阿比让。此举被认为是科特迪瓦重新赢得国际机构信心的最早的迹象之一。<ref>[https://www.un.org/africarenewal/zh/magazine/2016%E5%B9%B44-%E6%9C%88/%E9%98%BF%E6%AF%94%E8%AE%A9%E9%87%8D%E6%8B%BE%E5%BE%80%E6%97%A5%E5%85%89%E5%BD%A9 阿比让重拾往日光彩],un.org,2016年4-月</ref>    [
== 地理位置 ==
位于該國的東南海岸,[[几内亚湾]][[埃布里耶潟湖]](Lake Ébrié)沿岸,包括[[阿必尚半岛]]和潟湖中的[[小巴萨姆岛]](Petit-Bassam)等,相互之间以桥梁和铁路连结。<ref>[http://www.nbyidui.com/h-nd-128.html 港口故事-----阿比让],nbyidui.com</ref>阿比讓(Abidjan)位於北5°25',西4°2'(5.41667,−4.03333)。 == 經濟 == 科特迪瓦和“非洲經濟與貨幣聯盟”(UEMOA)的其他七個國家的主要證券交易所,BourseRégionaledes ValeursMobilières(BRVM)位於阿比讓。象牙航空總部設在阿比讓。在解散之前,Air Afrique的總部位於阿比讓。<ref>[http://www.uemoa.int/ Union Economique et Monétaire Ouest Africaine],uemoa.int</ref> == 氣候 == 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柯本氣候分類:Aw),阿比讓處於熱帶濕潤和乾燥氣候。阿比讓的雨季不連續(降水量超過60毫米(2.4英寸)),3月至7月為長雨季,9月至12月為短雨季,三個乾燥月份(1月,2月和8月)。<ref>[https://www.accuweather.com/en/ci/abidjan/113725/august-weather/113725 Abidjan, Abidjan],accuweather.com</ref>
== 參考文獻 ==
6,8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