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方岳

移除 1,27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文名 = Yue Fang | 方岳图像 = | 逝世 出生 日期 = {{birth date |1199|01|01}} 公元1262年(出生月日不详) | 出生 地点 = 中国| 逝世 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262|01|01|1199|01|01}} | 公元1199年国籍 = 中国| 别名 = 字元善,号秋崖,又号菊田| 职业 = 诗人、词人| 1个人简介2他人评价3议政文章4诗作风格5个人 代表 作品=《秋崖先生小稿》《深雪偶谈》 6人物词选1个人简介编辑   '''<big>方岳</big>''' 方岳(1199--1262)字巨山,号秋崖,新安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1232)进士,曾为文学掌教,后任袁州太守,官至吏部侍郎。因忤权要史嵩之、丁大全,贾似道诸人,终生仕途失意。工于诗,多描写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质朴自然。其词多抒发爱国忧时之情,风格清健。著有《秋崖集》四十卷,词集有《秋崖词》。方岳故居在城北何家坞,坞内原有君子亭、归来馆等建筑,山上有梅,池中有荷,风光迷人,因方岳见池中荷花茂盛,改名为荷嘉坞。<p style="test-indent:2em;>方岳出身于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能赋诗,时人称为神童,南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中进士。因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斗争,多次遭到权奸贪吏的诬陷和打击,仕途坎坷。洪焱祖说他"诗文四六,不用古律,以意为之,语或天出"(《秋崖先生传》)。他议政论事的文章,流畅平易,且颇有见地。如《轮对第一□子》指斥当时"二三大臣远避嫌疑之时多,而经纶政事之时少,共济艰难之意浅,而计较利害之意深",被洪焱祖赞为深切之论。在淮南所作《与赵端明书》指责赵葵治军之失,真切直率。他也是南宋后期的骈文名家,所作表、奏、启、策,用典精切,文气纡徐畅达,为当时人所称道</p>
  方岳出身于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能赋诗,时人称为神童,南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中进士。因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斗争,多次遭到权奸贪吏的诬陷和打击,仕途坎坷。洪焱祖说他"诗文四六,不用古律,以意为之,语或天出"(《秋崖先生传》)。他议政论事的文章,流畅平易,且颇有见地。如《轮对第一□子》指斥当时"二三大臣远避嫌疑之时多,而经纶政事之时少,共济艰难之意浅,而计较利害之意深",被洪焱祖赞为深切之论。在淮南所作《与赵端明书》指责赵葵治军之失,真切直率。他也是南宋后期的骈文名家,所作表、奏、启、策,用典精切,文气纡徐畅达,为当时人所称道。
==   2他人评价编辑主要成就==    洪焱祖说他“诗文四六,不用古律,以意为之,语或天出”(《秋崖先生传》)。南宋後期,他的诗名很大,差不多比得上刘克庄。看来他本来从江西派入手,後来很受杨万里、范成大的影响。他有把典故成语组织为新巧对偶的习惯,例如元明以来戏曲和小说里常见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这一联,就是他的诗《别子才司令》 [1]  。(钱钟书《宋诗选注》) ==   3 议政文章 编辑==    他议政论事的文章,流畅平易,且颇有见地。如《轮对第一□子》指斥当时“二三大臣远避嫌疑之时多,而经纶政事之时少,共济艰难之意浅,而计较利害之意深”,被洪焱祖赞为深切之论。在淮南所作《与赵端明书》指责赵葵治军之失,真切直率。他也是南宋后期的骈文名家,所作表、奏、启、策,用典精切,文气纡徐畅达,为当时人所称道。 ==   4 风格 编辑==    方岳的诗多反映他罢职乡居时的心情和感慨,如在《感怀》诗中写道:“宦情已矣随流去,老色苍然上面来。已惯山居无历日,不知人世有公台。”由此可见其心境之一斑。他曾在《次韵别元可》诗中说过,“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他的诗也以疏朗淡远见长。所以清吴焯评其诗“不失温厚和平之旨,力矫江西派艰涩一路,学者当知之”(《绣谷亭薰习录·集部》“秋崖小稿”条)。不过他也有不少诗作“工于琢镂”(陈□《宋十五家诗选》),尤其注意对仗的流丽熨贴、新颖工巧。如《山中》:“白练带随红练带,木夫容并水夫容。宁消几两生前屐,忽忆当年饭后钟”;《感怀》:“敲月不知僧某甲,锄烟赖有老畦丁”等。 ==    词作风格==    方岳的词作属辛弃疾派。善用长调抒写国仇家恨。如《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君莫道,怎乾坤许大,英雄能少。谈笑。鸣镝处,生缚胡雏,烽火传音耗”等。词集中还有不少寿人与自寿之词,往往能于祝寿或自励之中抒发爱国情怀。他的词风慨慷悲壮,豪气不减辛弃疾与刘过,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也与辛、刘相近。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说他的词不在叶梦得、刘克庄之下,亦是比较中肯的评价。 ==   5个人 作品 编辑总集==    所著《秋崖先生小稿》,明嘉靖本为83卷。其中文45卷,诗38卷(包括词4卷),四库馆臣因其分卷太小,改编为40卷。 ==   6人物 方岳 选编辑作==    满江红·乙巳生日 说与梅花,且莫道、今年无雪。君不见、秋崖鬓底,茎茎骚屑。笔砚只催人老大,湖山不了诗愁绝。问笭箵[línɡ xīnɡ]、何事下矶来,抛云月。     重省起,西山笏。终负却,东山屐。把草堂借与,鹭眠鸥歇。乌帽久闲苍藓石,青衫今作枯荷叶。笑人间、万事竟如何,从吾拙。     满江红·九日冶城楼     且问黄花,陶令后、几番重九。应解笑、秋崖人老,不堪诗酒。宇宙一舟吾倦矣,山河两戒天知否。倚西风、无奈剑花寒,虬龙吼。     江欲釂[jiào],谈天口。秋何负,持螯手。尽石麟芜没,断烟衰柳。故国山围青玉案,何人印佩黄金斗。倘只消、江左管夷吾,终须有。     满江红·和程学谕     苍石横筇,松风外、自调龟息。浑不记、东皋秋事,西湖春色。底处未嫌吾辈在,此心说与何人得。向海棠、烂醉过清明,酬佳节。     君莫道,江鲈忆。吾自爱,山泉激。尽月明夜半,杜鹃声急。人事略如春梦过,年光不啻惊弦发。怕醒来、失口问诸公,今何日。     水调歌头·九日醉中     左手紫螯蟹,右手绿螺杯。古今多少遗恨,俯仰已尘埃。不共青山一笑,不与黄花一醉,怀抱向谁开。举酒属吾子,此兴正崔嵬。     夜何其,秋老矣,盍归来。试问先生归否,茅屋欲生苔。穷则箪瓢陋巷,达则鼎彝清庙,吾意两悠哉。寄语雪溪外,鸥鹭莫惊猜。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水调歌头·九日多景楼用吴侍郎韵     醉我一壶玉,了此十分秋。江涛还此,当日击楫渡中流。问讯重阳烟雨,俯仰人间今古,此意渺沧洲。天地几今夕,举白与君浮。     旧黄花,新白发,笑重游。满船明月犹在,何日大刀头。谁跨扬州鹤去,已怨故山猿老,借箸欲前筹。莫倚阑干北,天际是神州。     水调歌头·寿丘提刑     甓[pì] 社有明月,夜半吐光寒。淮南草木飞动,秀出斗牛间。自有秦沙以后,试问少游而下,谁卷入毫端。补衮仲山甫,冰雪照云寰。     霄汉近,绣衣去,锦衣还。江南且为梅醉,莫道岁将阑。三百六旬欲换,五百岁终才始,日月两循环。酌彼金错落,浇此碧琅玕。     水调歌头·寿吴尚书     明日又重午,搀借玉蒲香。劝君且尽杯酒,听我试平章。时事艰难甚矣,人物眇然如此,骚意满潇湘。醉问屈原子,烟水正微茫。     溯层峦,浮叠嶂,碧云乡。眼中犹有公在,吾意亦差强。胸次甲兵百万,笔底天人三策,堪补舜衣裳。要及黑头耳,霖雨趁梅黄。     水调歌头·寿赵文昌     剡曲一篷月,乘兴到人间。蓬莱山在何处,鹤骨不禁寒。胸有云门禹穴,笔有禊亭晋帖,风露洗脾肝。秋入紫宸殿,磨玉写琅玕。     问何如,趋琐闼,系狨鞍。江涛今已如此,可奈寸心丹。我宋与天无极,公寿如春难老,王气自龙蟠。勋业付浯石,留与世人看。     水调歌头·别庐山题龙湖阁     宇宙一杯酒,暝色倚重湖。青山杳杳何处,烟水泻愁予。别岸风涛喷薄,半夜鱼龙悲啸,能撼我诗无。李白醉不醒,唤起问何如。     是耶非,天莽苍,雪模糊。苍颜白发如此,空复笑今吾。寄语鹭朋鸥侣,好在风飧水宿,底处不烟芜。吾亦从此逝,从我者谁欤。     沁园春·赋子规     尽为春愁,尽劝春归,直恁恨深。况雨急黄昏,寒欺客路,月明夜半,人梦家林。店舍无烟,楚乡寒食,一片花飞那可禁。小凝伫,黯红蔫翠老,江树阴阴。     汀洲杜若谁寻。想朝鹤怨兮猿夜吟。甚连天芳草,凄迷离恨,拂帘香絮,撩乱深心。汝亦知乎,吾今倦矣,瓮有余春可共斟。归来也,问渊明而后,谁是知音。 ==    方岳诗选==   《 别子才司令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自识荆门子才甫,梦驰铁马战城南。 别群玉同舍      才入蓬山路已迷,青虬夜吼又东西。荼蘼略有一日雅,藓石未乾千佛题。     册府敲茶玄鹤舞,军门草檄玉骢嘶。群仙定说粗官在,台史今占太白低。    《 次韵叶宗丞约游括苍      一诗不了苍州债,曾泊春沙问水程。山自强如吾郡好,酒今闻有括滩清。     文章未得半分力,故旧难忘少日情。已斸[zhú] 莓苔新种竹,恐无辞与此君盟。    《 此君室      此君雅有冰雪操,阿堵难为金石交。亭上月明晚色净,江头潮落秋声高。     举杯相属非俗物,着我於中亦世豪。对之清坐欲忘日,凛有直气如吾曹。    《 池亭即事      春风恰恰破桃李,池馆无人一径深。鸥刷断翎翻水面,蝶抛残粉去花心。     诗怀搅我丹颜破,节物催人白发侵。流水伯牙今已矣,世间那复有知音。    《 春暮      桃溪喷火柳拖烟,如豆青梅已半酸。燕子怯春归未得,一帘风雨杏花寒。    《 春暮      人生会有百年极,春事略无三日晴。岂惟坐隔海棠醉,亦未曾逐杨花行。     绿树阴阴遽如许。黄鸟飞飞寂无语。先生欲作送春诗,似此一春那用尔。    《 春晚      青梅如豆带烟垂,紫蕨成拳着雨肥。只有小桥杨柳外,杏花未肯放春归。    《 春阴      玲珑碧树巧临池,影在窗前作么移。水墨画图春淡淡,莺花庭院日迟迟。     不妨明月重相忆,怎许浮云浪得知。一片舞裀欹弱柳,风来时复托腰肢。    《 道中连雨      尘蚀貂裘敝,吾生奈尔何。雷声春蛰怒,山意暮寒多。     穷不弹长铗,归应负短蓑。自知机事浅,或可共鸥波。    《 丁祭      紫薇花下玉丁东,夜午牵牛亦未中。孔壁尚余金石奏,卷班翻过玉成宫。    《 独往      黄冠野服随孤鹤,竹迳松冈共往还。不肯避人当道笋,相看如客对门山。     穷居作计未为左,造物於吾本不悭。径扫石床供画寝,自怜诗骨尚坚顽。    《 二月朔日食阴雨不见      飞飞细雨湿花朝,不省阳乌影动摇。晚色漏晴山又紫,始知阴沴已潜消。    《 二禽      鹊噪令公喜,鸦噪令公怒。福兮挽不来,祸兮推不去。     咄哉之二虫,於尔竟何与。茅檐新雨晴,鹊声哢圆嗉。     主人颜色和,甘谀终不悟。祸常十八九,鸦故告之故。     城头尾毕逋,唾者满行路。佞鹊不我忤,忠鸦不我误。     试尝问主人,无乃乖好恶。呜呼平生所闻唐太守,切齿不平田舍翁。     昨朝坟上土花堕,断碑零落悲秋风。    《 三虎行      黄茅惨惨天欲雨,老乌查查路幽阻。田家止予且勿行,前有南山白额虎。     一母三足其名彪,两子从之力俱武。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     日未昏黑深掩关,毛发为竖心悲酸,客子岂知行路难。打门声急谁氏子,束蕴乞火霜风寒。     劝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呜呼李广不生周处死,负子渡河何日是。    《 泊歙浦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 梦寻梅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 八咏楼      郡古低临水,城荒早闭门。岸沙分路细,江南带云昏。     山岂缘诗瘦,楼应厌市喧。前朝碑尚在,半已蚀苔痕。    《 芭蕉      自是愁人愁不消,非干雨裹听芭蕉。芭蕉易去愁难去,移向梧桐转寂寥。    《 芭蕉      数叶芭蕉数叶秋,灯长雨久不眠愁。灵溪寺里夜曾听,又听灵溪溪水流。    《 白鹭亭 荻花芦叶老风烟,独上秋城思渺然。白鹭不知如许事,赤乌又复几何年。     六朝往事秦淮水,一笛晚风江浦船。我辈人今竟谁是,只堪渔艇夕阳边。    《 报具阙      百不如人且罢休,又携书册上孤舟。归欤雅有一黄犊,愧甚何来双白鸥。     但得浊醪供燕社,不妨明月老菟裘。研冰自补山人处,莫为区区费庙筹。    《 病目      病眸未老已昏眵[chī] ,近废秋堂几卷书。世事难看宁闭却,人生自扰正纷如。     棋声久避灯前雨,菜本犹堪月下锄。面壁且容趺[fū] 足坐,此心雅与俗人疏。    《 呈知郡汪少卿      集英赐对已专城,竟指炉烟上翠瀛。跸静共传新太守,砚寒仍是旧书生。     诗如霜月五更晓,人与梅花一样清。昨夜紫阳山雪外,漏传鼓角亦分明。    《 除夕      梅花绕屋柳遮门,不是闾阊[lǘ chāng] 不是村。归寄柴桑人自老,就荒松菊径犹存。     事关时命才何与,技止文章道未尊。灯火半生堪底用,只将黄犊教吾孙。    《 除夕      一牛西崦[yān]又乐皋,独宿中年共作劳。世事略如云变灭,人生未抵玉坚牢。     山林性气与时背,霜雪髭须得酒豪。野屋难为春帖子,自研冰雪写离骚。    《 惠山月印题用予寻家韵诗见简辄复赓载寺前老      相逢僧话了幽寻,不负沧浪一访临。对菊莫谈当世事,口茶犹识古人心。     白云共住山前后,黄叶自知秋浅深。龙卧苍髯曾有约,雁回分月供丛林     【原题 注释 惠山月印题用予寻家韵 ①钱钟书,<<宋 见简辄复赓载寺前老松僵卧风雨中月印因其摧剥而封殖之返成奇面欲为下 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转语未暇也故卒章及之】九八九年。
17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