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401
次編輯
變更
圣约翰修道院
,無編輯摘要
==历史变迁==
772年左右, [[ 查理大帝 ]] 占领伦巴第王国的北部地区,为从 [[ 地理 ]] 上与精神上征服该王国,查理大帝委任库尔教区主教康斯坦蒂乌斯为该地区的世俗统治者并建造一座 [[ 修道院 ]] 。如今,修道院的 [[ 教堂 ]] 内还存有查理大帝的 [[ 塑像 ]] 。
修道院建于785年,9世纪初为本尼迪克特会(一译“本笃会”) 接管,最初只是男 [[ 修道士 ]] 们修行的地方。
1110年左右,男修道士们渐渐散去,于是,明斯泰尔修道院逐渐演变为一个由清一色的本尼迪克特会修女组成的 [[ 女修道院 ]] 。
==建筑特色==
加罗林式的修道院教堂是修道院的主体 [[ 建筑 ]] ,其主要特征是在主建筑的一侧附有半圆形后殿。后来,在安吉莉卡·普兰塔嬷嬷任院长期间 (1489ff.~1492年),教堂被改建为后哥特式三堂式教堂,其主跨与侧跨高度相等,使教堂的网状穹隆与尖拱窗更加突出。中央教堂南侧的支柱上,雕刻着查理大帝像。查理大帝戴着王冠,右手拿着 [[ 地球仪 ]] ,上面附着有象征 [[ 权力 ]] 的 [[ 十字架 ]] 。
==艺术瑰宝==
明斯泰尔修道院又叫“圣约翰修道院”,来源于教堂内尚存的一组壁画《圣约翰的施洗》<ref>[http://www.71.cn/2014/1124/789717_2.shtml 世界文化遗产——米兹泰尔的木笃会圣约翰女修道院(2)],宣讲家网,2014-11-24</ref>。虽然这组壁画是如今教堂内惟一的珍品,但从教堂两侧的墙壁上仍能隐约看出过去壁画的痕迹。这些壁画多是9世纪的作品, [[ 红色 ]] 为基调,配以黄、蓝、紫等 [[ 颜色 ]] ,色彩对比十分强烈,视觉中冲击力也大。壁画中的人物体态丰腴,身胖头大,表情严肃,代表了当时的审美倾向。1492年,普兰塔嬷嬷改建教堂时壁画已被部分损坏。19世纪,不知何故,壁画又全部为涂料覆盖。1947年一1952年:修缮教堂时,这些壁画在无意之中被发现,并被剥离下来,保存在修道院 [[ 博物馆 ]] 与 [[ 苏黎世 ]] 国家博物馆中,修道院也因此而名闻天下。
当年主教的住宅与教堂仅一墙之隔,其内部的陈设显得和谐大方而不华丽,主教专用的祈祷室陈列着从教堂剥离下来的壁画与珍贵的 [[ 罗马 ]][[ 石膏 ]] 装饰及天使 [[ 雕像 ]] 。
二楼的走廊陈列着修女们制作的具有浓郁的瑞士 [[ 民族 ]] 特色的 [[ 工艺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