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林本源家族

增加 14,498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Infobox Hokkien name | title =林本源 | hanji =林本源 | poj =Lîm-pún-goân | tl =Lîm-pún-guân | bp = | hokkienipa = | c…”

{{Infobox Hokkien name
| title =林本源
| hanji =林本源
| poj =Lîm-pún-goân
| tl =Lîm-pún-guân
| bp =
| hokkienipa =
| context =
| image =
| caption =
}}
'''林本源家族''',或稱'''板橋林家''',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與[[霧峰林家]]並稱,[[臺灣人]]稱「一天下,兩林家」<ref>[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41&docid=103242040 霧峰林家後代細數家族百年風華兩岸情] {{Wayback|url=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41&docid=103242040 |date=20150913082455 }}[[中央日報]],2015年6月2日</ref>。'''林本源家族'''清朝时發跡於[[板橋區 (台灣)|板橋]]。「林本源」並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板橋林家的「商號」。2008年6月,[[富比士]]公佈出身板橋林家、任[[華南金控]]董事長的[[林明成]]身價淨值12億[[美元]],居是年台灣第二十<ref>[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un/6/today-life6.htm [[自由時報]]2008年6月6日《富比士評比》一文]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421093640/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un/6/today-life6.htm |date=2013年04月21日 }}</ref>。

== 歷史沿革 ==
=== 源起 ===
林家是[[福建]][[漳州府]][[龍溪縣]]白石堡吉上社(今日[[龍海市]][[角美鎮]])人,開臺祖[[林應寅]]於[[清朝]][[乾隆]]49年(1784年)攜長子[[林平侯]]渡海來臺灣於臺北[[新莊區|新莊]]落腳。

[[林平侯]]後來經營[[米]]業、[[食盐|鹽]]業,在[[林爽文事件]]中物價暴漲因而糶米致富,並且[[捐官]]入仕,曾任[[新竹縣]]丞、後升[[柳州]][[知府]],後辭官專心營利,又因新莊[[泉州]]人聲勢太盛,舉家遷居[[桃園市|桃園]][[大溪區|大溪]]。

平侯[[遺囑]]死後取「飲水本思源」之義將家產分為「飲記」、「水記」、「本記」、「思記」、「源記」五記,分別給[[林國棟]]、[[林國仁]]、[[林國華]]、[[林國英]]與[[林國芳]]五個兒子及其後代(長子林國棟早逝,「飲」商記由其後人承擔)。

其中分得「本記」、「源記」兩部分的[[林國華]]與[[林國芳]]為同母兄弟,將其商記合併為'''林本源''',遷居[[板橋區 (台灣)|板橋]],就是今日所稱的林本源家族。其居住的大厝旁所興建,供內眷休閒觀翫之後花園(即[[板橋林家花園]])富麗堂皇,現在是板橋地區最負盛名的[[古蹟]]與觀光勝地。林本源一族至今仍有不少後裔在板橋一帶居住。

=== 清治時期 ===
板橋林家在第四代的[[族長]][[林維讓]]、[[林維源]]將林家聲勢推上最高峰,[[板橋區 (台灣)|板橋]][[林家花園]]也多在其手中完成。

[[嘉慶]]23年(1818年)-林平侯遷居[[桃園市|桃園]][[大溪區|大溪]],成為[[臺灣]]最大[[地主]],擁有土地超過5,000[[台甲|甲]]。

19世紀中葉-第三代[[林國華]]商號「本」記,與弟[[林國芳]]商號「源」記,合稱「林本源」,自此成為林家公號。

[[咸豐]]7年(1857年)-第四代林維讓兄弟遷居板橋,從此被稱為板橋林家。

[[同治]]13年(1874年),[[日本帝國]]藉口[[宮古島民台灣遇害事件|琉球漂民為土著所殺]],發動侵臺的「'''[[牡丹社事件]]'''」。[[清廷]]命時任福州船政大臣、平定[[太平天國]]的名臣[[沈葆禎]]為[[欽差大臣]]並借餉[[銀]]200萬兩為軍費以主持[[台灣海峽|臺海]]防務。日本退兵之後,沈葆禎奏請[[撫墾]][[後山]]及山區,板橋林家大力幫助。

[[光緒]]10年(1884年),[[中法戰爭]]波及臺灣,清廷派[[欽差大臣]][[劉銘傳]]以[[巡撫]]的身份主持臺灣防務,林維源捐助餉20萬[[兩]][[銀圓]],並協助劉銘傳幫辦臺灣防務及出任墾務大臣,一躍為「[[紅頂商人]]」,再經劉銘傳而得與在[[燕京]]權傾一時的[[李鴻章]]、[[盛宣懷]]等人相識。

[[光緒]]16年(1890年),出任[[太僕寺]]正卿。1894年[[慈禧太后|慈禧]]60歲大壽,一切典儀以[[乾隆]]27年皇太后七旬慶典辦理,用銀700萬兩,戶部撥銀400萬兩,各省、官等報銷,其中以個人名義進奉最多的為太僕寺正卿的林維源3萬兩。

林維源結交當朝[[公卿]]又參觀[[盛宣懷]]在[[蘇州]]的名花園「'''[[留園]]'''」之後,也將板橋林家花園大事增建,一磚一瓦,一石一木,皆由[[中国内地|唐山]]海運而來,無疑為當時臺灣庭園的代表。

=== 日治時期 ===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第五代[[林爾昌]]、[[林爾康]]兄弟均不滿30歲就過世。[[甲午戰爭]]以後,林維源內渡在[[廈門]]的[[鼓浪嶼]]再興築一座花園官邸,名為『小板橋』寓所,紀念臺北[[板橋區 (台灣)|板橋]]家鄉。但其家族的主要資產仍在台灣,據[[台灣日治時代|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府]]的調查,臺北地區有三大富豪:排名第三的是[[艋舺]]的[[洪合益]]有資產20萬[[圓]],排名第二的是[[大稻埕]]的「番勢-[[李春生]]」有資產120萬圓,排名第一的就是[[板橋林家]]第四代的[[林維源]],有資產1億1000萬圓<ref>《臺灣,沒說你不知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可以拿來說嘴的七十則冷知識》 ISBN 9789571065519</ref>。一說調查中的「圓」,非[[日圓]],而是[[銀圓]],如此則其身家又加倍,當時一銀圓相當於一[[美元]],可兌換約2[[日圓]]。惟據許雪姬的研究,林家在1902年時在臺產業僅約312萬日圓,故前述資產數字,仍有商榷空間。<ref>許雪姬,〈林本源邸園的興築與變遷─家族與庭園的歷史〉</ref>

1896年左右,傳聞日本因臺灣建設所費不貲,財政喫緊,有「臺灣賣卻論」,要把臺灣賣給[[法國]]。時避居[[泉安]]的[[舉人]][[施炎]]乃遊說內渡[[閩南]]的富豪欲籌資1000萬兩[[银两|白銀]]贖回臺灣,如以六九銀[[匯率]],約合[[銀圓]]1450萬元。當時避居廈門的林維源慨然允諾承擔四成,即四百萬兩,約[[銀圓]]580萬元。但此舉受到[[清政府]]反對,[[日本國會]]最終也不出售台灣。

1909年,長房[[林熊徵]]繼承家業,設立「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1910年,林熊徵回到台灣。

1915年-[[林熊徵]]與[[霧峰林家|霧峰]][[林獻堂]]、[[林烈堂]],[[清水区 (台湾)|清水]][[蔡莲舫]],[[鹿港辜家|鹿港]][[辜顯榮]]等人,創辦[[台中一中|公立臺中中學校]](今臺中第一高級中學)。

1919年,在[[台灣總督府]]的支持下,林熊徵結合日本與海外[[華僑]]資本,創設[[華南銀行]]。

1922年,二房[[林伯壽]]繼承家業,成立柏記產業株式會社,回到台灣。

1924年至1925年間,蔗農不滿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的甘蔗收購價格太低,引發[[二林事件]]

=== 民國時期 ===
1946年-林熊徵猝逝,第七代林明成年僅3歲。家族成立「林公熊徵學田基金會」、「大永興業」等,共同經營林家事業。

1969年-林明成進入華南銀行擔任董事。

1977年-林明成創設[[永琦百貨]]。

1984年-林明成捐慈湖土地19公頃,做為蔣中正陵寢用地。

2001年-華南金控取得台灣第一張金控執照,林明成擔任華南銀行及華南金控董事長。

2002年-永琦百貨封館歇業,林家事業重心轉至金控,成為台灣公股金融機構中民股持股比率最高者。

== 世系图 ==
<center>
{{chart/start|style=font: 80% sans-serif;width:intrinsic;width:-moz-max-content;width:-webkit-max-content;width:max-content;}}
{{chart|border=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do |ado=过继 }}
{{chart | | | | | | | | | | | | | | | | | DAD | DAD=林應寅}}
{{chart | | | | | | | | | | | | | | | | | |!}}
{{chart | | | | | | | | | | | | | | | | | DAD | DAD=[[林平侯]]}}
{{chart | | | | | | | | | |,|-|-|-|-|-|-|-|^|-|-|-|-|-|-|-|.| }}
{{chart | | | | | | | | | DA1 | | | | | | | | | | | | | | DA2 |DA1=[[林國華 (板橋林家)|林國華]]<br /><small>本記</small>|DA2=[[林國芳]]<br /><small>源記</small>}}
{{chart | | | | | | | | | |)|-|-|-|-|-|-|-|-|-|-|-|-|-|-|.|:|`|-|-|-|-|-|-|-|-|-|-|-|-|-|-|.| }}
{{chart | | | | | | | | | DA1 | | | | | | | | | | | | | | DA2 | | | | | | | | | | | | | | DA3 |DA1=[[林維讓]]|DA2=[[林維源]]|DA3=[[林維德]]*}}
{{chart | | | | | |,|-|-|-|(| | | | | | | |,|-|-|-|-|-|-|-|+|-|-|-|v|-|-|-|.| | | |,|-|-|-|+|-|-|-|.| }}
{{chart | | | | | D11 | | D12 | | | | | | D21 | | | | | | D22 | | D23 | | D24 | | D25 | | D26 | | D27|D11=[[林爾昌]]|D12=[[林爾康]]|D21=[[林爾嘉]]*|D22=[[林祖壽]]|D23=[[林柏壽]]|D24=[[林松壽]]|D25=[[林彭壽]]|D26=[[林鹤壽]]|D27=[[林嵩壽]]}}
{{chart | | | | |:|,|-|-|-|+|-|-|-|.| | | |)|-|-|-|.| | | |!| | | |!| | | |!| | | |!| }}
{{chart | | | | | D11 | | D12 | | D21 | | D31 | | D41 | | D51 | | D61 | | D71 | | D72 |D11=[[林熊徵]]|D12=[[林熊祥]]|D21=[[林熊光]]*|D31=[[林景仁]]|D41=[[林崇智]]|D51=[[林宗毅]]|D61=[[林宗賢]]|D71=[[林子畏]]|D72=林忠}}
{{chart | | | | | |!| | | |!| | | | | | | |!|}}
{{chart | | | | | D11 | | D12 | | | | | | D13 | D11=[[林明成]]|D12=[[林衡道]]|D13=林桐}}
{{chart | |,|-|-|-|+|-|-|-|v|-|-|-|.|}}
{{chart | D11 | | D12 | | D13 | | D14 | D11=[[林知延]]|D12=[[林宛嫺]]|D13=[[林知佑]]|D14=[[林知蔚]]|}}
{{chart/end}}
</center>
'''注''':林維德、林爾嘉、林熊光确为抱养的[[螟蛉子]],以 * 标记。此外,清末時的[[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道尹]][[刘璈]]著《巡台退思录》称“台北巨绅三品京职林维源之父钦赐[[举人]]林国华,亦系螟蛉,并非林姓所生”,但没有其他资料佐证,其真实性颇为可疑。而林本源家族后人[[林衡道]]在《林衡道先生訪談錄》中口述“林平侯有很多兒子,不過親生兒子只有兩個,即國華(三大人)、國芳(五大人),其他都是螟蛉子”,证实林国华是林平侯的亲生儿子,而不是螟蛉子。<ref>{{Cite web|url=http://www.docin.com/p-3657487.html|title=台灣的家族與社會|author=許雪姬}}</ref><ref>{{Cite web|url=http://www.doc88.com/p-938465765710.html|title=林本源邸園的興築與變遷─家族與庭園的歷史|author=許雪姬}}</ref><ref>{{Cite web|url=http://www.doc88.com/p-508795512401.html|title=传统宗族观念的传承与嬗变——清代台湾社会螟蛉子风俗之探析|author=郭伟展}}</ref><ref>{{Cite web|url=http://www.taiwan.cn/zt/lszt/names/bigrootname/200801/t20080102_535509.htm|title=台湾板桥林家|publisher=中国台湾网}}</ref><ref>{{Cite web|url=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_detail.hpg&project_id=twpeop&dtd_id=15&subject_name=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subject_url=toolbox_figure.hpg&xml_id=0000293785&who=林熊光|title=林熊光|publisher=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ref>

==家族關係==
===福州陳寶琛家族===
林爾康之妻陳芷芳為末代[[帝師]][[陳寶琛]]之妹。林熊祥之妻陳師桓為陳寶琛之女。

===福州沈葆楨家族===
林爾康之女林慕安,嫁給臺灣海防欽差大臣[[沈葆楨]]之孫。(沈葆楨之妻[[林普晴]]則是清末名臣[[林則徐]]之女。)

===福州嚴復家族===
林爾康之女林慕蘭,嫁給清末思想家[[嚴復]]之子嚴琥,誕下[[辜嚴倬雲]]。林熊祥之女林倩,嫁給辜嚴倬雲兄長[[嚴僑]]。

===上海盛宣懷家族===
林熊徵之妻盛關頤為清末實業家[[盛宣懷]]之女。(盛宣懷也是[[辜振甫]]的[[姑父]]。)

===清水蔡源顺家族===
林祖壽之妻蔡嬌霞為臺中清水[[蔡源顺家族]][[蔡蓮舫]]之女。

===[[鹿港辜家]]===
林慕蘭之女辜嚴倬雲嫁[[鹿港辜家]][[辜振甫]];林明成喚辜振甫為「(表)姐夫」。(辜振甫[[高祖父]]為南洋[[檳城]]富商[[辜禮歡]]。)

===[[霧峰林家]]===
林衡道之妻[[杜淑純]]為[[霧峰林家]]林仲衡之外孫女、臺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醫師]]之獨生女。

===[[基隆顏家]]===
林明成之妻[[顏絢美]],出身[[基隆顏家]]第三代。顏絢美的外祖父即曾為林家大掌櫃、[[淡水]]富商[[許丙]]。

===[[新光集團]]吳家===
林明成長子[[林知延]]娶[[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長女[[吳欣盈]]。(吳東進次女[[吳欣儒]]則嫁給[[許丙]]的曾孫[[許元禎]];許元禎[[父親]][[許博偉]]與藝文界名人[[許博允]]是堂兄弟,而[[母親]][[陳安瀾]]則是[[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臺灣警備總司令]][[陳守山]][[上將]]的長女。)

===[[印尼]][[棉蘭]]張鴻南家族===
[[林爾嘉]]長子[[林景仁]]娶南洋富商[[張鴻南]](又稱張耀軒)的千金[[張福英]]。

===臺南連雅堂家族===
林家與連家為世交。林熊徵設「薇風會」,[[連雅堂]]之子[[連震東]]為其成員。林熊徵之妻盛關頤的「秘書」[[林伯奏]],娶連震東胞姊[[連夏甸]](兩人長女為作家[[林文月]],次女婿則是前任[[臺北市長]][[黃大洲]])。

===桃園[[梅鶴山莊]]林家===
板橋林家總執事(管家)[[林登雲]]為桃園[[大溪]]「梅鶴山莊」創立人,其後人[[林本誠]]是[[新北市長]][[朱立倫]]的[[外祖父]]。另朱立倫的大舅[[林熺達]]曾擔任大溪鎮長。

===[[薇閣中學]]李家===
臺北知名私立學校「薇閣中小學」[[董事長]][[李傳洪]]是林家總管[[李土]]的後人。李傳洪之子[[李承宗]]娶[[許丙]]的曾孫女[[許元齡]]。

== 相關條目結 ==
* [[林本源園邸]]
* [[台北府城小南門]]
* [[林登雲]]
* [[許丙]]
* [[菽庄花园]]
* [[華南商業銀行]](台灣六大公銀之一,是唯一其中私股占超過一成的公銀行,其私股的持有人正是林本源家族)
* [[林熊徵]]([[板橋林家]]後代、林本源的後裔。華南銀行的創辦者)

==註釋==
{{reflist}}

==參考文獻==
{{refbegin}}
{{refend}}

== 外部連結 ==
* [http://www.linbenyuan.com 林本源家族網站]

{{Five Families of Taiwan}}
{{臺灣本土望族}}

[[Category:板橋林家|*]]
[[Category:台灣家族]]
[[Category:新北市歷史]]
[[Category:林姓家族]]
[[Category:台灣五大家族]]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