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林朝棨

增加 73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林朝棨''' (1910年5 ({{bd|1910年|5 月26日 -1985年7 |1985年|7 月4日 |catIdx=Lin林朝棨}} ), [[臺中市| 臺中 ]][[ 清水 區 (臺灣)|清水]] 人, [[ 長老會 ]] 基督徒,畢業於第一屆 [[ 台北帝國大學 ]] 理學部地質系,之後又獲得日本東北大學理學博士。在台大地質學系任教其間,著手探勘台灣全島及澎湖群島之 [[ 第四紀 ]] 地層,他的代表作《台灣地形》奠定了臺灣第四紀地質學研究的基礎,被譽為「台灣地質第四紀之父」,是台灣地質學研究的重要人物<ref name{{r|Xie 2013|page1="a1">[蝸牛不思議]</ref><sup>:197</sup> }}
終戰後,從台電、中油到台煤,鑿山、挖隧道、建水壩、道路測量等各種重大建設,都可以看到林朝棨在地質專業上提供協助。
 
== 早年 ==
林朝棨為 [[ 臺中 市|臺中]][[ 清水 區 (臺灣)|清水]] 人,出生於 [[豐原區| 豐原 ]] 圳寮,為家中五男一女之第三子。父親林慈為當地望族,是中部地區早期的基督徒,其父持家甚嚴,從小就用跑步、游泳等嚴格的體能訓練,來鍛鍊他和兄弟們的體魄和意志。
== 求學 ==
從小林朝棨成績便相當突出,一路從 [[ 台中州立第二中學校 ]] [[ 台北高等學校 ]] 、到 [[ 台北帝國大學 ]] 理學部地學科地質研究古生物學畢業,向 [[ 早坂一郎 ]] [[ 富田芳郎 ]] [[ 丹桂之助 ]] [[ 金子壽衛男 ]] 教授學習 [[ 地球科學 ]]
[[ 台北高等學校 ]] 理科班就學期間,因住在台北大橋頭附近,參加附近的大稻埕教會,積極投入教會主日學及 道事工。此外,也參與基督教青年會(YMCA)的聚會,在那裡遇到影響他最大的 [[ 早坂一郎 ]]
林朝棨以優異成績直升 [[ 台北帝國大學 ]] ,成為第一屆地質系的學生,當時台北帝大從日本邀請九位地質學家來臺,結果第一屆只招收一個學生,就是林朝棨。1933年,他完成第一篇日文論文〈台灣哺乳類化石產出狀態〉。這時期,林朝棨租屋於板橋,每天清晨五時搭乘板橋—新店之早班「五分仔車」(小型火車),在公館站下車到校,放學後繼續留校研讀,晚上十時才返回板橋。當時他的室友為 [[ 黃彰輝 ]] ,每周日一大早,林朝棨與室友等人到附近的板橋教會做禮拜,並協助康清塗傳道師牧會。
1934年3月底,林朝棨以《台中州豐原郡第三紀初期和冰河期生成之地層學研究》畢業論文得台北帝國大學理學士學位,留校任助手。中年之後,林朝棨又獲得日本東北大學理學博士。
== 結婚 ==
1934年4月10日,林朝棨在 [[ 臺南 市|臺南]][[ 太平境教會 ]] 與吳嫣嫣小姐結婚,典禮由 [[ 巴克禮 ]] 牧師主持,婚後兩人育有三子四女。
== 中年經歷 ==
1937年, [[ 早坂一郎 ]] 引介林朝棨出任 [[ 滿州國 ]][[ 新京 ]] 工業大學教授,1939年,他到 [[ 華北政務委員會 ]] 統治下的 [[ 北平 ]] 教書,在北平師範大學和北京大學教地球科學。
二次戰後於1946年回到台灣,任教於 [[ 台灣大學 ]] 理學院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地質學系 ]] ,培養了很多學生,也戮力將日治時期的日文地質文獻翻譯成中文,使得學術承傳不致於中斷。此時,他開始探勘台灣全島及澎湖群島之「第四紀」地層,從此奠定臺灣「第四紀」地質學研究的基礎,也帶動考古學的風氣,《台灣地形》一書是他的代表作。
[[ 台灣大學 ]] 任教期間,由於對學生的關愛,常接濟許多從中國來臺、昔日他任教中國時的學生,那些學生剛來到臺灣,舉目無親,就住在林朝棨的家中,一個小小的日本房屋,擠了三、四十個人,這讓林朝棨的經濟一直不是很寬裕,七個孩子中,有時最多四、五個同時讀大學,每次註冊,林朝棨夫人都必須出去借錢。
林朝棨曾拯救捲入 [[ 二二八事變 ]] [[ 吳振武]]<ref name>{{cite book |url="a2">[陳誠. [https://aa.archives.gov.tw/archivesData.aspx?SystemID=0001931634 |author=陳誠|title= 〈林朝棨報稱吳振武並非蓄意暴亂乃外省同胞未遭害電廠未被毀吳君厥功其偉應予保障慰問加以獎勵〉,《二二八事變有關案卷》]. 台灣: |date=|publisher= 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中文( |location= 台灣 )‎).]|language=zh-tw |isbn=}}</ref>。
終戰後,從台電、中油到台煤,鑿山、挖隧道、建水壩、道路測量等各種重大建設,都可以看到林朝棨在地質專業上提供協助。終戰之初,台灣受國語教育的地質系學生尚未畢業,因此,石油公司、電力公司有技術方面的問題常需要林朝棨協助,當 [[ 孫運璿 ]] 擔任電力公司總工程師時,曾請他前去幫忙 [[ 埔里 ]] [[ 霧社 ]] [[ 萬大水庫 ]] 興建的地理探測, [[ 孫運璿 ]] 對他說:「林教授,您是台大教授,是我們請您來幫忙,所以車馬費您一定要收下。」林朝棨說不需要,他在台大有薪俸可領,只要按照電力公司職員一日發給30元台幣就可以了。當時若是從美國聘請專家,一天的待遇是110美元(折合台幣4,400多元),美援時期,美國方面對林朝棨的專業很肯定,只要他願意,便可簽收豐厚待遇,但他認為,教授本是清苦,若要發財就不要當教授,予以婉拒。奧萬大壩、霧社壩、瀧見壩等水壩設計,小梅、竹頭崎、寶山、出礦坑等油田之調查與大溪煤田、三峽煤田、澳底煤田之勘測等諸多公共工程中,無不有他的心力挹注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 [[ 翡翠水庫 ]] 興建時,各方質疑其安全性,林朝棨以其對該處地質的深入了解及參與多處發電用水壩的專業經驗,為地質方面的安全及水庫壽命做保證,且表示願意義務參加建設,擔任地質顧問,促使攸關大台北地區數百萬人口用水的重大工程順利通過。
1963年以《台灣之第四紀》論文得 [[ 日本 ]][[ 東北大學 (日本)|東北大學]] 理學博士學位。1977年從台大退休。
== 晚年 ==
==相關詞條==
*台灣日治時期著名的學者,目前已知的有: [[ 葉清耀 ]] [[ 沈榮 ]] [[ 陳紹馨 ]] [[ 張漢裕 ]] [[ 沈乃霖 ]] 等人。
==參考資料==
{{Reflistreflist|refs=<ref name="Xie 2013">蝸牛不思議</ref>}}
*[http://www.pts.org.tw/~web02/taiwan/p27.htm 公共電視:台灣百年人物誌]
*[http://www.laijohn.com/archives/pc/Lim/Lim,TKhe/biog/1.htm 林朝棨長老略歷]
*[http://www.nadmgl.tw/history/detail.php?classid=16&submenu=1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學系介紹林朝棨]
 
{{DEFAULTSORT:Lin林朝棨}}
[[Category:台灣地質學家]]
[[Category: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Category:東北大學校友]]
[[Category:臺北帝國大學校友]]
[[Category: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校友]]
[[Category:臺中州立臺中第二中學校校友]]
[[Category:豐原人]]
[[Category:林姓|Chao朝棨]]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