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夏文

增加 9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西夏文 ''' 是西夏仿汉字创制的,用于书写西夏语。该文字是由 [[ 西夏 ]] 统治者李元昊命野利仁荣所创制,其后又汇编字书12卷,定为“国书”。此后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书写。为方便人们 [[ 学习 ]] 西夏文,还印行了字典。西夏于1227年亡于蒙古帝国,西夏文也随之逐渐湮灭无闻。如今,这些字典以及一批佛教经卷和手书作品,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多有发现。西夏文的创立虽然字形与汉字相仿,但避免了与汉字的雷同。西夏语属 [[ 汉藏语系 ]] [[ 羌语支 ]] ,西夏人的语言已失传,跟现代的羌语和嘉绒语关系最密切。
==历史==
西夏文字的创立历史上有多种说法,相传为景祐三年(1036年)十二月,大夏国主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费时三年而成。西夏文字是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又称蕃书或蕃文,目前总计共于6000余字。其结构多仿 [[ 汉字 ]] ,行体方整,但笔划繁冗,用点、横、竖、撇、拐、钩等组字,多斜笔,无竖钩。独体字较少,由2个字甚至3、4个字合成一字者居多数。其中又大多属会意合成字和音意合成字,分别类似汉字的 [[ 会意字 ]] [[ 形声字 ]] ,一些译音字由其反切上下字的各一部分组成,类似拼音字;象形字和 [[ 指事字 ]] 极少。其书体有楷、行、草、篆,分别用于 [[ 雕刻 ]] 、手写和金石。
西夏文字创制后即尊为西夏国字,下令推行,用于书写各种文书诰牒,应用范围甚广。西夏国灭亡后,西夏文仍在继续使用。到了元代时(公元1227年)另称河西字,且其文化并未完全消失,元代人用它刻印了大批佛经;明初时期亦曾刻印西夏文之经卷,到了 [[ 明朝 ]] 中叶,还有人以西夏文刻于经幢。此时距创造文字之时已历时约500多年。
后来发现的西夏文文献颇为丰富,有 [[ 法律 ]] 著作《天盛年改定新律》、历史著作《太祖继迁文》、辞典字书《文海》、《番汉合时掌中珠》等。
[[ 清朝 ]][[ 嘉庆 ]] 甲子年(1804年)张澍与友人游大云寺,发现藏匿已久的西夏碑,首次考订其为西夏文,当时无人能辨识。1898年,法国人德维亚(Deveria)也考订此碑为西夏文。
1932年中国学者 [[ 罗福成 ]] 发表《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一文,将西夏文译成汉文。
1962年发现于 [[ 河北 ]] 保定韩庄村、刻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的西夏文石幢相胜幢被认为是现存年代最晚的西夏文文献。
2010年起, [[ 宁夏国 |宁夏国税局]] 的机打发票左上角都印有内容为西夏文“宁夏国税”字样的防伪标识。
111,4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