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腹股沟斜疝

增加 10,06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腹股沟斜疝1.jpg|350px|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13/d6346fe72da64fabb50606c7be1d2443.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74899214_100281680来自搜狐的图片]]]  ''' 腹股沟斜疝 ''' 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卵圆孔)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甚至进入阴囊的一类腹股沟疝,占腹股沟疝的95%。 右侧比左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从发生机制及发生时间来看,腹股沟斜疝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从疾病发展过程及程度来看,分为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疝及绞窄疝。腹股沟斜疝易发生嵌顿,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 == 基本信息==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br> 患病比例:0.005%<br>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br> 常用检查:透光试验更多><br> 症状表现:腹股沟疼痛 牵涉痛更多><br> 并发疾病:肠梗阻 腹痛更多>治疗<br> 就诊科室:外科 普外科<br>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更多><br> 治疗周期:2-3周<br> 治愈率:一般经过手术治疗后,一般95%可以治愈<br> 常用药品:茴香橘核丸<br>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br> == 病因 == 该疾病主要与腹壁强度降低及腹内压增高相关。由于腹腔内压增高,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的薄弱环节即可形成腹壁疝。<br> ==临床表现== 腹股沟斜疝临床表现多样,根据疾病发展的过程及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可以从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到肠坏死、弥漫性腹膜炎等轻重不一。 1.'''可复性疝'''<br> 临床特点是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患者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患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平卧时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内回纳消失,疝内容物为小肠时可听到肠呜声。肿块柔软、表面光滑、叩之呈鼓音。回纳时,常先有阻力;一旦开始回纳,肿块即较快消失。疝内容物如为大网膜时,则肿块坚韧无弹性,叩之呈浊音,回纳缓慢。疝块回纳后,检查者可用示指尖轻轻经阴囊皮肤沿精索向上伸入扩大的外环,嘱患者咳嗽,则指尖有冲击感。隐匿性腹股沟斜疝,可以通过此试验,确定其存在。压迫内环试验可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压住内环嘱患者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br> 2.'''难复性疝'''<br> 难复性疝是指疝内容物在反复疝出和回纳过程中,与疝囊颈部产生摩擦,从而出现粘连等现象,使疝内容物不能顺利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至腹腔内。此时,体表的疝突出现象持续存在。有时,因人体腹膜与腹壁结合松弛,易被推移,可导致盲肠(包括阑尾)、乙状结肠等下移疝出,逐渐形成疝囊壁的一部分,称为滑动性疝。滑动性疝也属于难复性疝。其临床特点为较大而不能完全回纳的难复性疝。除了肿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滑动性疝多见于右侧,左右两侧发病率之比约为1:6。在手术修补时,防止滑出的盲肠或乙状结肠可能被误认为疝囊的一部分而被切开。<br> 3.'''嵌顿性疝'''<br> 常发生在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通常都是斜疝。临床特点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局部疼痛常轻微;如为肠袢,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征。疝一旦嵌顿,上述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肠管壁疝嵌顿时,由于局部肿块不明显,又不一定有肠梗阻表现,容易被忽略。<br> 4.'''绞窄性疝'''<br> 患者呈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频繁,呕吐物含咖啡样血液或出现血便;腹部体征呈不对称腹胀,有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或灌洗为血性积液;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拌或瘤状阴影;体温、脉率、白细胞计数渐上升,甚至出现休克体征。<br>  ==诊断== 1、腹股沟区肿块,站立、屏气咳嗽或婴儿啼哭时出现或加重,平卧或用手法按摩后可回纳或缩小,随病程的进展,肿块逐渐增大,成难复性疝,甚至嵌顿。<br> 2、肿块突出时,局部坠胀不适或轻微疼痛,肿块回纳后症状缓解。<br> 3、当纳入的内容物为小肠或结肠时,可出现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急性肠梗阻表现。发生绞窄时,腹痛呈持续性,并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br> 4、肿块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斜疝肿块呈梨形,可进入同侧阴囊或大阴唇,肿块位于睾丸的前方,平卧或用手法按摩后,肿块可完全或部分回纳,按住内环处,嘱病人咳嗽,若肿块不再突出为斜疝,嵌顿疝肿块难以用手法回纳。<br> 5、发生嵌顿时,有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等肠梗阻体征,若发生绞窄,则有腹膜炎体征。<br> 6、透光实验呈阴性。<br> 7、发生嵌顿时,腹部立位检查可见气液平面,发生绞窄时,腹脂线变模糊,腰大肌阴影消失。<br> B超:腹股沟肿块可见肠管回声。嵌顿性斜疝腹部立位片示肠梗阻<br> == 鉴别诊断== 结合腹股沟区的解剖特点及上述临床表现,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必须与以下疾病作鉴别: (1)'''[[睾丸鞘膜积液]]<ref> [https://www.youlai.cn/baike/disease/5c6EQhe4em.html 睾丸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睾丸腱鞘积液病因不清,病程缓慢,继发性睾丸腱鞘积液则有原发疾病,如急性附睾炎等,刺激鞘膜渗出增加,造成积液。]</ref>''' 肿块透光试验阳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此外,肿块有一清楚界限,其上极不与外环处相接。睾丸如被鞘膜积液包裹则不易扪及。肿块不能回纳,亦无可复性病史。如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时,虽肿块亦有可复性特征,但可用透光试验作鉴别。 (2)'''[[子宫圆韧带囊肿]]<ref> [https://www.youlai.cn/ask/1638206.html 子宫圆韧带囊肿:如果患者的子宫圆韧带比较大,而且生长得比较快,考虑有恶性病的可能性或者囊肿不是很大,但发生了扭转,出现腹痛等一些急腹症的情况时就需要做手术治疗。]</ref>''' 肿块位于腹股沟管,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囊性感,边界清楚,张力高,其上端不伸入腹腔,一般不易与疝混淆。  == 治疗== 腹股沟疝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腹股沟疝一旦不能回纳形成嵌顿可导致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穿孔,甚至死亡。 1.'''非手术治疗'''<br> 保守治疗包括疝带、疝托、中医中药等,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症状或延缓疾病的发展,但不能治愈,一些不当的保守疗法还会加重病情。此法仅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br> 2.'''手术治疗'''<br> 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易复性疝可进行择期手术治疗,难复性疝则应限制在短期内手术,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必须采取急诊手术治疗,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手术方法可归纳为下述三种。<br> (1)'''传统的疝修补术'''<br>  手术的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婴幼儿腹肌在发育中可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常能获得满意疗效,不需施行疝修补术。绞窄性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通常也只采用疝囊高位结扎。 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壁的方法主要有Ferguson法修补腹股沟管前壁,Bassini法、Halsted法、McVay法及Shouldice法修补腹股沟管后壁。<br> (2)'''无张力疝修补术'''<br> 传统疝修补术存在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疼痛等缺点,无张力疝修补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的特点。其主要流行术式有Lichtenstein手术、Rutkow手术及Stoppa手术。<br> (3)'''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br>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取得重大进展。其主要方法主要有四种,既经腹膜前法(TAPA)、完全经腹膜外法(TEA)、经腹腔内法(IPOM)和单纯疝环缝合法。<br>  ==视频== {{#iDisplay:page/p05067hb58b |635|420|qq}}<br> 腹股沟斜疝:一哭就鼓的包 {{#iDisplay:page/f0850yddi2q|635|420|qq}}<br> 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直疝有什么区别?  ==參考來源=={{Reflist}} ==外部链接==*[https://www.youlai.cn/baike/disease/5c6EQhe4em.html 睾丸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是指睾丸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囊肿,呈圆形或者卵圆形,睾丸位于积液中央,不易被触及,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发生和发展都较缓慢,病人可无症状。]*[https://www.youlai.cn/ask/1638206.html 子宫圆韧带囊肿: 子宫圆韧带囊肿具体该怎样处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圆韧带囊肿非常小,而且生长非常慢,里面主要是囊性的,考虑是良性病变,这种情况可以不进行任何治疗,3-6个月做彩超复查就可以。][[Category:410 醫藥總論]][[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Category: 360 生物科學總論]][[Category:415 西医学]]
9,6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