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63式履带装甲输送车

增加 6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63式履带装甲输送车 ''' (工厂代号531)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一型自行设计、生产的 [[ 履带式装甲输送车 ]] ,主要用于输送步兵、 [[ 弹药 ]] [[ 物资 ]] ,主要装备坦克部队的 [[ 机械化 ]] 步兵部队伴随坦克作战。
63式履带装甲输送车最初研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不同于同一时期多数中国的武器系统,不是依靠苏联援助的设计,而是自主开发。1964年开始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服役。北方车辆厂(当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618厂,既永定机械厂)曾经大量制造此车,还开发出一系列变型车型。63式履带装甲输送车1985年停产,其系列衍生车型至1990年代停产,包括衍生车型总产量8,000余辆,有中国的M113之称。截至2010年代仍有相当数量的车辆仍然在解放军现役。除中国外,尚出口到许多其他国家使用。曾参与包括越战、中越战争、 [[ 两伊战争 ]] [[ 海湾战争 ]] 在内的不少的战役。
==技术与设计==
63式履带装甲输送车是简单而可靠的设计。车壳为全封闭。6缸柴油机的动力舱中置,乘员舱后开门,能载运13名武装士兵。在车体前部左为驾驶员,中为传动舱 [[ 变速箱 ]] ,右为电台通信员。发动机右侧是大型油箱和置物架,左侧是一个狭窄的通道,其中设置了车长的座椅,即位于驾驶员后面。通常由车长与驾驶两员操作。唯一的自卫武器是安装在车体中心线乘员舱前面一个小舱口的一挺12.7 mm口径高射机枪, [[ 机枪手 ]] 的座椅位于载员舱中前部。4名乘员都有自己的顶舱盖,载员舱上方有两个长条形的顶舱盖。车壳由薄钢板焊接制成,仅正面使用14 mm厚装甲,能阻挡7.62 mm口径 [[ 武器 ]] 的攻击,对12.7 mm口径武器的攻击不具防护能力。行走部分有四对单胶轮大直径负重轮,驱动轮在前,采用扭杆式悬挂装置。传动装置为机械式,采用二级行星转向机。63式装甲输送车具有浮渡能力,靠履带划水以及在翼子板与车体之间形成水流推动车体前进与转向,车首上有防浪板,无需准备可自浮克服内陆江河障碍。安装了 [[ 无线电台 ]] 与车内通话系统。越野行程可达280千米,在二级公路上的行程为接近400千米。
1972年, [[ 澳大利亚 ]] 从南越军队得到一辆被击伤抛弃的北越军队的63式装甲车,并运回澳大利亚 [[ 维多利亚州 ]] 摩尼格塔的陆军装备试验与验证场,与一辆美制M-113A1做了完整的对比试验。结论是63式装甲车的三维体型更大,载重能力更强但内部空间不足;两车的速度性能接近;63式的通过能力优于M-113A1,在越壕、越垂直墙、侧坡行驶能力方面都更加出色;但以西方的标准63式有一些不可接受的地方,如转向制动装置暴露在车舱内的烟雾及噪音,澳方乘员无法忍受。澳方认为63式的保护 [[ 履带 ]] 的薄钢甲裙板的防护太差。
111,80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