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康居

增加 30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康居.jpeg|有框|右|<big>康居</big>[http://p7.itc.cn/images01/20200802/b1fa8130b77f43fdb4875c91d154de39.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411088647_10017405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康居'''或康居国,东汉以后亦简称康国,时常为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昭武九姓宗主国康国的代称,是古代生活在[[中亚]]地区的半游牧民族的国家或部落联盟,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及锡尔河中下游 <ref>[https://www.sohu.com/a/324236363_100294330 麟剑《人类源流史》中亚北亚古代民族∶康居人与康居国] ,搜狐,2019-07-02</ref> 。汉朝时期,居住于大宛、乌孙之西北,大月氏之北,奄蔡之东,呼揭以及贝加尔湖的丁零以西等地带。公元前2世纪,控弦者八九万人;公元前1世纪末年,人口达六十万,拥有军队十二万,以卑阗城作为国都和中心(今中亚泽拉夫尚河附近或锡尔河北岸);据《汉书·西域传》所载,康居国的锡尔河中下游有五个小王 <ref>[https://www.docin.com/p-226385026.html 《新唐书・西域传》所记河中五国为康居五小王故地质疑],豆丁网,2011-06-29</ref> ,即苏筹王(治苏筹城)、附墨王(治附墨城)、窳匿王(治窳匿城),罽王(治罽城)和奥鞬王(治奥鞬城),这五个王以及其五座城池在康居王统治之下,一说这五座城即粟特商人城池的前身,后世中国史籍上称为昭武九姓,通称索格底亚那,关于这五座城的居民与以卑阗城为统治中心的康居王族是否属于同一族存在不同意见。和所有[[游牧民族]]一样,康居人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冬季]]他们南下于锡尔河一带,[[夏季]]北上至“蕃内”,两地相距数千里之遥。他们可能是伊朗人种。
[[张骞]]从西域返回汉都后,带来了很多关于康居国的信息。[[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李广利第二次伐大宛时,康居王曾答应援助大宛,但见围困贵山城的汉兵处于优势未进攻。[[刘询|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8年),匈奴发生内乱,五单于纷争。直至五凤二年(前56年),匈奴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单于,与其弟呼韩邪单于对敌。呼韩邪部降汉南迁。郅支部则向西北迁徙,于初元五年(前44年)以3000残兵移至康居领土,据记载郅支单于“杀康居王女及贵人、人民数百,或支解投都赖水中”,并以武力强迫康居人在都赖水(怛逻斯河)河畔兴建了郅支城(今塔拉斯)。[[刘奭|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以40,000部队穿越帕米尔围困以土木兴建的郅支城,破城杀郅支单于(郅支之战),近3000匈奴人被杀和被俘虏,但西域的康居王对汉仍报有敌对态度。公元前后,康居国开始强盛,曾一度威胁其邻大月氏。1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统一大月氏,其国势转盛,康居国则逐渐衰败。至3世纪时似依旧游牧于锡尔河中游,但势力远不如两汉时期。
58,9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