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固体物理学

增加 11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固体物理学 ''' [[ 凝聚态物理学 ]] 中最大的分支。它研究的对象是固体,特别是原子排列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晶体。固体物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从微观上解释固体 [[ 材料 ]] 的宏观物理性质,主要理论基础是非相对论性的 [[ 量子力学 ]] ,还会使用到 [[ 电动力学 ]] 、统计物理中的理论。主要方法是应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固体物质的电子态,并使用布洛赫波函数表达晶体周期性势场中的电子态。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固体的能带论,预言了 [[ 半导体 ]] 的存在,并且为晶体管的制造提供理论基础。
==背景==
固态材料由紧密堆积的原子所构成,原子之间有强烈的作用力。此作用力决定了固体的机械性质(如硬度及弹性)、 [[ 热学 ]] [[ 电学 ]] [[ 磁学 ]] [[ 光学 ]] 等特性。根据组成物质及形成材料时的条件,材料内的原子可能会形成规则( [[ 晶体 ]] ,包括 [[ 金属 ]] 和冰)或是不规则(无定形体,像是一般常见的 [[ 玻璃 ]] )的排列。
作为一个一般性的理论,固体物理学的研究主要 [[ 聚焦 ]] 于晶体。这主要是因为晶体中原子的周期性有助于 [[ 数学 ]] 模型的建立。同样地,晶体材料往往有可以利用在工程学上的 [[ 电机 ]] [[ 磁学 ]] [[ 光学 ]] 或机械工程性质。
晶体中微粒的作用力有多种形式。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以 [[ 离子键 ]] 结合。分子晶体中,参与成键的原子通过共用 [[ 电子 ]] 形成共价键结合。金属晶体中,电子离域,形成金属键。 [[ 惰性气体 ]] 不成键;固态时,将其聚集的力量来自于各个原子的电子云极化所造成的范德瓦耳斯力。不同种固体之间的差异,便是源于键结种类的不同。
==历史==
尽管固体的 [[ 物理性质 ]] 在数世纪以来一直是科学界中普遍的问题,以“固体物理学”为名的研究领域出现却迟至1940年代才出现,特别随着 [[ 美国物理学会 ]] 的固态物理部门(Division of Solid State Physics, DSSP)的建立而确定。固态物理部门满足了工业界中 [[ 物理学家 ]] 的需求,固体物理学也因此与固体相关实验在技术上的运用连结在一起。到了1960年代初期,固态物理部门已成为美国物理学会中最大的部门。
二战后,欧洲也出现了大型的固体物理学家社群,特别是在英国、德国及 [[ 苏联 ]] 。在美国及 [[ 欧洲 ]] ,固态物理因在半导体、超导现象、核磁共振等现象上的研究而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冷战早期,固态物理的研究对象往往不仅止于固体,为1970年代至1980年代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奠基。凝聚态物理学主要由研究固体、液体、 [[ 等离子体 ]] 及其他复合物的常用技巧组成。目前,固体物理学通常被认为是 [[ 凝聚态物理学 ]] 的分支,专注于具固定晶格的固体的性质。
110,9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