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国宝

增加 3,66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王国宝品行不端,不得重任。凭借姻亲关系,投靠琅琊王[[司马道子]]门下。
* 太元十年(385.64260),谢安病逝,司马道子执掌政权,授秘书丞,担任琅琊堂邑二郡太守等,太元十五年(390年),拜中书令,加中领军,联合司马道子同掌大权。 [1] <ref>国宝别传曰:国宝字国宝,平北将军坦之第三子也。 </ref>
* 隆安元年,迁左仆射、后将军、丹阳尹,反对外戚王恭势力,劝说司马道子解除[[王恭]]兵权。
* 遭到王恭讨伐,坐罪逮捕赐死。王恭败亡后,追复原官。 [2] <ref name="MY2"> 《晋书王国宝传》 安帝即位,国宝复事道子,进从祖弟绪为琅邪内史,亦以佞邪见知。道子复惑之,倚为心腹,并为时之所疾。国宝遂参管朝权,威震内外。迁尚书左仆射。领选,加后将军、丹阳尹,道子悉以东宫兵配之。 时王恭与殷仲堪并以才器,各居名籓。恭恶道子、国宝乱政,屡有忧国之言。道子等亦深忌惮之,将谋去其兵。未及行,而恭檄至,以讨国宝为名,国宝惶遽不知所为。绪说国宝,令矫道子命,召王珣、车胤杀之,以除群望,因挟主相以讨诸侯。国宝许之。珣、胤既至,而不敢害,反问计于珣。珣劝国宝放兵权以迎恭,国宝信之。语在《珣传》。又问计于胤,胤曰:南北同举,而荆州未至,若朝廷遣军,恭必城守。昔桓公围寿阳,弥时乃克。若京城未拔,而上流奄至,君将何以待之?国宝尤惧,遂上疏解职,诣阙待罪。既而悔之,祚称诏复其本官,欲收其兵距王恭。 道子既不能距诸侯,欲委罪国宝,乃遣谯王尚之收国宝,付廷尉,赐死,并斩绪于市。以谢王恭。国宝贪纵聚敛,不知纪极,后房伎妾以百数,天下珍玩充满其室。及王恭伏法,诏追复国宝本官。元兴初,桓玄得志,表徙其家属于交州。</ref> * [[桓玄]]上台后,将王国宝的家人流放交州。 [2] <ref name=MY2/>
== 基本信息 ==
{|
=== 靠附帝弟 ===
* [[司马道子]]专权,王妃堂兄王国宝是谢安女婿,但因谢安厌恶其品行不端而没有委以重任,但王国宝自以门第,不屈就当次等官员,于是依附司马道子,并离间谤毁谢安逼得谢安出镇回避。当时王国宝亦向司马道子中伤谢安,并经司马道子传至晋孝武帝那里,致令孝武帝亦对谢安有所顾忌。
* 公元385年(太元十年),谢安去世,司马道子掌握权力,以其为秘书丞。后迁琅邪内史,领堂邑太守,加辅国将军。又入朝为侍中,公元390年(太元十五年)迁中书令,兼中领军,与司马道子掌握大权。当时中书郎范宁厌恶王国宝阿谀奉承司马道子的行为,上请孝武帝贬黜他。而王国宝知道后十分畏惧,于是派袁悦之请尼姑妙音写信向陈叔媛称王国宝忠心敬慎,应该亲近信赖。孝武帝知道后十分愤怒,又因早已听闻袁悦之常劝司马道子专擅朝权,于是因他罪处死袁悦之。袁悦之死后,王国宝大惊,于是借司马道子中伤范宁,令其出贬豫章太守。 [4]<ref>《晋书王国宝传》 及道子辅政,以为秘书丞。俄迁琅邪内史,领堂邑太守,加辅国将军。人补侍中,迁中书令、中领军,与道子持威权,扇动内外。中书郎范宁,国宝舅也,儒雅方直,疾其阿谀,劝孝武帝黜之。国宝乃使陈郡袁悦之因尼支妙音致书与太子母陈淑媛,说国宝忠谨,宜见亲信。帝知之,托以他罪杀悦之。国宝大惧,遂因道子谮毁宁,宁由是出为豫章太守。</ref><br>
=== 纵情放肆 ===
* 公元392年(太元十七年),王国宝弟弟王忱去世,王国宝自请解职与母亲一同奔丧,遂获特诏赐其假期奔丧。然而王国宝却盘桓在建康而未出发,于是被御史中丞褚粲弹劾。王国宝被降罪,穿着婢女装束到司马道子那里商量,在司马道子的协助下获宽恕。但后又因酒后掷物袭击尚书左丞祖台之而再被褚粲弹劾,终被免官。
* 王国宝后来复职,却变得更傲慢且不遵法道,更在皇家宫殿清暑殿旁建屋,令孝武帝十分厌恶。王国宝因惧怕而转而讨好孝武帝,同时就与司马道子疏远了。司马道子又因而大怒,曾经在宫中当面责骂王国宝,更血他掷剑,昔日情谊不复再有。不过,王国宝却被孝武帝视为忠臣,更打算为儿子司马德文娶王国宝女,但未结婚就正遇上孝武帝去世。王国宝得知孝武帝死讯后,在夜里入宫打算撰写遗诏,但因被侍中王爽阻止而不能成功。 [6]<ref>《晋书王国宝传》 是时王雅亦有宠,荐王珣于帝。帝夜与国宝及雅宴,帝微有酒,令召珣,将至,国宝自知才出珣下,恐至,倾其宠,因曰:王珣当今名流,不可以酒色见。帝遂止,而以国宝为忠。顷之,复职,愈骄蹇不遵法度。起斋侔清暑殿,帝恶其僭侈。国宝惧,遂谄媚于帝,而颇疏道子。道子大怒,尝于内省面责国宝,以剑掷之,旧好尽矣。 将纳国宝女为琅邪王妃,未婚,而帝崩。</ref>
=== 王恭所恨 ===
=== 坐罪赐死 ===
* 另一方面,司马道子想息事宁人,竟将所有罪责推向王国宝,命谯王司马尚之收捕王国宝至廷尉并于四月甲申日赐死他,又处斩王绪,更向王恭道歉。王恭知道司马道子杀王国宝后,亦主动退兵回京口。次年王恭败死,司马道子下诏追复王国宝本官。而[[桓玄]]辅政后却上表流放王国宝家属到交州。 [2] <ref name=MY2/>
== 人物轶事 ==
* [[苻朗]]曾经这样形容[[王忱]]及王国宝:“非一狗面人心,又一人面狗心是邪?”以王忱貌丑而有才,王国宝有美貌而心狠。按《晋书·苻朗传》,苻朗因被王国宝中伤而被杀。 [12] <ref>《晋书苻朗传》 后数年,王国宝谮而杀之。王忱将为荆州刺史,待杀朗而后发。临刑,志色自若,为诗曰:“四大起何因?聚散无穷已。既过一生中,又入一死理。冥心乘和畅,未觉有终始。如何箕山夫,奄焉处东市!旷此百年期,远同嵇叔子。命也归自天,委化任冥纪。”</ref> * 王国宝讨好孝武帝时,一夜孝武帝与他和[[王雅]]参加宴会,孝武帝微有酒意之下下令召王珣前来。但王珣快来到时,王国宝自以才能知识都在王珣之下,担忧被其比下去,令孝武帝对其的宠信减少,于是借故说:“[[王珣]]是当今名流,不可以醉著见他。”孝武帝同意,并以为王国宝忠心,于是不见王珣。 [13] <ref>《晋书王国宝传》 是时王雅亦有宠,荐王珣于帝。帝夜与国宝及雅宴,帝微有酒,令召珣,将至,国宝自知才出珣下,恐至,倾其宠,因曰:王珣当今名流,不可以酒色见。帝遂止,而以国宝为忠。</ref>
== 人物评价 ==
* [[房玄龄]]等《晋书》:“①少无士操,不修廉隅。②国宝检行无闻,坐升彼相,混暗识于心镜,开险路于情田。于时疆埸多虞,宪章罕备,天子居缀旒之连,人臣微覆餗之忧。于是窃势拥权,黩明王之彝典;穷奢纵侈,假凶竖之余威。绣桷雕楹,陵跨于宸极;丽珍冶质,充牣于帷房。亦犹犬彘腴肥,不知祸之将及。告尽私室,固其宜哉!③国宝庸暗,托意骄奢。既丰其屋,终蔀其家。 <ref name="MY7"> [7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2522/953fJGd2bC-aUQVv3UFAt0I4kyCCSa_kEAmmh1174IFooWVwWNiNLyIv_60TO5cAN_vUDP-yK4h-swhQwIbioPF-Bs_X-gWvnWQIlaw 晋书王国宝传 .国学导航.2014-09-23] </ref>* 《国宝别传》:少不修士业,进趣当世。 [8] <ref>《世说新语·规箴篇》引《国宝别传》。 <ref>《世说新语·规箴篇》引《国宝别传》。 </ref>* [[蔡东藩]]《两晋演义》:①国宝驰竞,荆州大度,散诞难名。 [9] ②国宝兄弟,窃位擅权,靡所纪极,将待何时伏诛耶! <ref>[10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2522/4734gAgREBEkFxuyOau25CQbsR_TJkZ5zzJbsSenG42XL-QMoJiJ17S2N6aeZJOZ1xJ5bshkiwtqVg2jA2iw7vmRSy9E-ZLYF2Dzaw 《两晋演义》第七十八回 迫诛奸称戈犯北阙 僭称尊遣将伐西秦.劝学网.2014-09-23] </ref>
== 史籍记载 ==
* 《晋书·王国宝传》 [7] <ref name=MY7/>
== 参考资料 ==
{{Reflist}}
<ref>[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ref> ,重复<ref name="MYT"> /
[[Category: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Category:620 中国断代史]]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