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金馬獎

增加 1,904 位元組, 5 年前
歷史沿革
=== 前身 ===
1957年正值[[臺語電影]]的興盛時期,徵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舉辦第1屆臺語片電影展覽會,俗稱臺語片影展,於11月30日在[[臺北市]][[國際學舍]]舉行頒獎典禮,由徵信新聞報社長[[余紀忠]]主持;當時有32部電影參與角逐,[[影展]]仿效[[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模式,由頒獎人將獎項交給受獎者。獎項類別可分為:由專業評審選定的「金馬獎」11項,[[閱聽人|觀眾]]票選的「銀星獎」10名,另增設有「榮譽獎」1名和「觀眾票選優勝獎」10名,這是「金馬獎」之名首次在正式場合出現;不過臺語片影展只舉辦一屆就停辦。
=== 緣起 ===
1962年,[[中華民國政府]]為促進國內電影事業的發展,獎勵優良[[現代標準漢語|國語]]影片和優秀電影工作者,由[[行政院新聞局]]創設了[[第1屆金馬獎]]。<ref>幼獅社訊. 〈獎勵國語影片辦法 今年起有重大改變 對劇情片及紀錄片不給獎金 另設置金馬獎作為最高榮譽〉. 《聯合報》. 臺北. 1962年1月22日. 第8版.</ref><ref>行政院新聞局令. 〈[http://gaz.ncl.edu.tw/detail.jsp?sysid=D6200047 公布「51年獎勵國語影片辦法」]〉. 《總統府公報》. 臺北. 1962年5月25日.</ref> 「金馬」二字源自[[金門]]、[[馬祖]]兩[[外島]]地名的字首;由於金、馬兩地為[[冷戰]]背景下,[[中華民國]]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軍事]]對峙的最前線{{efn|中華民國的年輕[[男性]][[國民]]依法須服[[徵兵制|義務兵役]],在抽籤決定服役單位時,若結果是在以往仍為戰區的金門或馬祖,役男常被戲稱為中了「金馬獎」。}},該獎以「金馬」命名旨在鼓勵中華民國電影業界,能效法前線[[中華民國國軍|國軍]]官兵們堅強奮發的精神,努力開創新局。<ref>沈劍虹. 〈五年新聞局長的回憶〉. 《傳記文學》. 臺北. 1987年3月.</ref> 此外,它也符合全球主要影展名稱以「金字招牌」為號召的潮流。金馬獎自[[第5屆金馬獎|1968年]]起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主辦,[[第21屆金馬獎|1984年]]起再改由新聞局主辦、民間電影團體輪流協辦。直到[[第27屆金馬獎|1990年]],為順應[[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新聞局宣佈決定將金馬獎和金鐘獎、金曲獎等「三金典禮」由官方全部轉交民間團體主辦。<ref>王介中. 〈公營不如民營 金馬、金鐘、金曲獎新聞局決定移交〉. 《民生報》. 臺北. 1990年4月15日. 第1版.</ref>
==參考文獻==
{{reflist}}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