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瞿中溶

移除 25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研究领域 = <br>篆刻、收藏
}}
==生平==<p style="text-indent:2em;"> 瞿中溶(1769-1842) 清代篆刻家.字镜涛,号木夫,又号苌生,晚号木居士,江苏定(今属上海市)人.同里钱大昕之婿.仁宗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官湖南布政司理问.广搜访,富收藏,工书昼,好篆刻,尤精金石考证之学.生平勤於著述,故书昼篆刻作品存世较少.著有《汉金文篇》,《湖南金石志》,《吴郡金石志》,《集古官印考人《集古虎符鱼符考》,《古玉图录》,《弈载堂文集》,《古泉山馆集》等.瞿中溶(1769-1842),字木夫,号苌生、木居士。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亦为乾嘉著名金石家钱大昕女婿。精于金石考据之学,喜收藏,凡历代印章、钱币、铜镜、砖瓦及古籍善本等品类繁多。一生勤于著述,有《古泉山馆彝器图释》等二十余种, 其中《集古官印考证》是明清以来对古代官印加以厘订考证的第一部著作,在印学史上有着开山之功。</p> <p style="text-indent:2em;"> 关于编辑《集古官印考证》的目的,瞿中溶以印学家兼考据家独特的眼光阐述,称:“古铜印章诸谱录,凡此十数家之书,仅堪供鉴赏之具,要无关于学问也。”瞿中溶自谓:“自弱冠留意金石文字之学,手摹古今谱录,又博访收藏之家,证以正史中官制、地理,为之分别时代,辨其异同,正其讹谬。”经过三十多年艰辛的收集与整理,瞿中溶将杨遵《集古印谱》、顾从德《集古印谱》、罗王常《秦汉印统》、汪启淑《汉铜印丛》等传世印谱中的汉魏至宋元官印,再加上数十位好友、同道何元锡、张廷济、刘喜海、吴式芬等所寄赠之品,共九百余钮,厘为十七卷,按官职分类,逐一摹刻印蜕,写明出处、印材、钮首,并加以详细考释。如“安乐亭侯”,瞿中溶考为:“案《地理志》上谷郡有安乐县,考东汉参蘧乡侯杜茂孙奉封安乐亭侯,又温侯王允孙黑,建安中亦封安乐亭侯。”从《汉书》等典籍史地资料中来推断出印章的时代。至于王莽,因其“更张汉制”,“自以为土德王,其印乃更用五字耳。”所以谱录中的“寰阳宰之印”等五字印均可断为王莽时用印。诸如此类,《集古官印考证》对官印中所包含的形制、名称、文字、官制、舆地沿革等信息进行分析,不仅有补正史之阙者,“于历代文字之变更,与夫制度之因革,皆可一览而知”,“足为读史者考镜之资”,体现当时古玺印的学术研究水准,对后来古印史料考证之学具有开拓意义。晚清著名印学家吴式芬、陈介祺的《封泥考略》,吴云的《二百兰亭斋古印考藏》、《两罍轩印考漫存》等皆效仿《集古官印考证》体例并加以发展。</p> <p style="text-indent:2em;"> 《集古官印考证》于道光十一年(1831)成稿,直到同治十三年(1874)才开雕付印,后经金石家吴大澂的努力,于光绪十五年(1889)十七卷刻竣,一书之成颇多曲折。而瞿氏的局限在于其印章未见原件,多依赖故纸堆,采集于谱录,难免有疑印羼入。玺印史料学研究经过吴式芬、陈介祺、吴云等印学家的发展,以古印实物与文献结合,由此进入了“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早期科学考释断代的新时期。</p>
6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