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伍修权

大小無變化,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_Politician
|name = 伍修
|image name = 伍修權.jpg
|caption = [http://imgtu.lishiquwen.com/20161205/3e07bb1d3f1b99c3dccb3783c5c4d08a.jpg 原圖連結][http://www.lishiquwen.com/renwu/wuxiuquan/ 圖片來源歷史趣聞網]
|profession = 軍人<br />外交家
}}
'''伍修 '''({{bd|1908年|3月6日|1997年|11月9日|catIdx=Wu伍}}),曾用名'''吳壽泉''',[[湖北]][[陽新]]人,出生于湖北[[武昌]]。[[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家、外交家。
==簡介==
伍修 ,祖籍湖北大冶,出生于湖北武漢武昌。著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第三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第八、第十一、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特邀代表,第八屆、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第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伍修權同志于1997年11月9日零時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抗日戰爭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任[[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處長。1941年8月起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部一局局長。1945年參與起草了[[朱德]]在[[中共七大]]的軍事工作報告。同年8月,任總參謀部作戰部副部長。
抗戰勝利後,伍修 赴[[中國東北|東北]]工作,被中央軍委臨時授予少將軍銜。1945年9月起,伍修權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參謀長。1946年1月,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參謀長,[[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駐[[瀋陽]]小組中共代表。1948年1月後任[[東北軍區]]參謀長兼軍工部政委,參與[[遼瀋戰役]],戰役後兼任瀋衛戌區司令員。在此期間,他還擔任[[東北軍區軍政學校]]校長,參與籌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航空學校和第一所海軍學校。1949年4月,伍修權任東北軍區參謀長。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
[[File:Wu Xiuquan in NewYork.jpg|thumb|300px|1950年,伍修 (前排左一)在聯合國安理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司長。次年1月,隨[[周恩來]]赴莫斯科參加中蘇會談,並參與起草《[[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等一系列工作。[[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政府派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因此1950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美國武裝侵略台灣案」,伍修權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特派代表赴會,發表譴責[[美國]]武裝侵略[[台灣]]的演說。但該案最終以一票贊成(蘇聯)、九票反對、[[印度]]代表缺席之情況下被否決。1950年12月,任外交部副部長。1954年,調任[[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1958年10月,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
[[文化大革命]]中,伍修權遭受迫害,被關押達八年。1978年1月前兼任總參謀部二部部長。1980年6月,[[中共中央]]決定伍修權為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審判工作指導委員會成員和[[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副庭長、第二審判庭審判長,參加了對[[四人幫]]審判工作。1982年9月,伍修權當選[[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伍修 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第七]]、[[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八]]、[[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十一]]、[[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特邀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列表|第八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列表|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繼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常委。[[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97年11月9日,伍修權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