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常阳太尊石像

增加 10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常阳太尊石像 ''' 又称常阳天尊石像,为 [[ 道教 ]] 上仙太上老君的造像。
此像于 [[ 唐朝 ]] 时期雕刻而成,造型丰颐,线条圆润流畅,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
该石像高1.5米,以白石雕造,形象丰颐,神态和穆。右手持扇,左手扶几,盘坐于长方石座上。座的四面刻有 [[ 铭文 ]] 及供养人姓名。其形像优美,技法娴熟。
现藏于 [[ 山西艺术博物馆 ]] (太原纯阳宫)。
==流传历史==
常阳太尊石像最早是在唐开元七年(717年)雕凿而成,是研究道教、古代 [[ 雕塑 ]] [[ 书法 ]] 艺术的珍贵资料。
2002年 [[ 国家文物局 ]] 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中,常阳太尊石像以其独特的 [[ 历史 ]] 和艺术价值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文物特征==
该造像取料白石,高一米,着朝服,戴冠,一手扶膝,一手握腰带,坐于石座上,其神态端庄,衣纹流畅。伏羲像高一米,头上有肉髻、卷曲长发披肩,着树叶连成的被肩和围裙,手抱 [[ 八卦 ]][[ 太极图 ]] ,象征 [[ 伏羲 ]] 制《 [[ ]] 》。神农像高一米,头部有二肉髻,须发均为卷曲,着树叶制的被肩、田裙,手持草药,双唇半开,神态自然,好像正在尝百草。三像形态各异,生动地反映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职能。
==文物价值==
造像面容饱满,衣纹清晰,神态和穆,气度不凡,足见当时道教造像 [[ 技艺 ]] 的成熟以及盛唐时期的雍容之风。石座下还刻有铭文和供养人姓名,表示年代和造像因缘。
由于历史原因,唐代道教造像流传后世的十分少见。除了这尊常阳太尊石像外,尚有四川青城山天师洞三皇像和玉女泉摩崖造像等唐代道教 [[ 造像 ]] 存世。
约从 [[ 北魏 ]] 起,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唐代皇室姓李,因此追 [[ 老子 ]] 李耳为先祖,奉其为玄元傲帝。有唐一代,道教极其兴盛。兴建道教宫观,塑道教造像,成为一时风尚,由此也为唐代道教造像技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Category:930 雕塑總論]]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