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370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File: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jpeg|有框|右|<big>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24/1a9040c0e98a410eb3adcc9179dc67db.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10083294_162758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图书馆设有采编部、典阅部、特藏部、录音录像制作中心和馆办公室等。目前在岗工作人员有3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7人,馆员17人,还有 [[ 工程师 ]] 、 [[ 摄像师 ]] 、录音师等专业人员。
==馆藏内容==
本馆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和50余年的发展积累,图书馆馆藏丰富,以 [[ 艺术 ]] 类资料为主,兼及其它相关学科。馆藏图书近100万余册;报刊6万余册;馆藏特色资料还有音响音像,美术书画,中外 [[ 乐器 ]] 等,成为国内集艺术类图书、报刊和实物资料为一体的艺术学信息资料中心。它集艺术图书馆、艺术博物馆、艺术档案馆和艺术资料研究以及文学艺术理论研究、艺术交流的功能于一身。主要任务是收集、保管、管理、研究中国现当代 [[ 艺术家 ]] 的著作、手稿、译本、书信、日记、录音、录像、 [[ 照片 ]] 、文物等艺术档案资料和有关的著作评论以及现当代文学艺术期刊、 [[ 报纸 ]] 等。
馆藏特色突出在 [[ 戏曲 ]] 文献和戏曲实物资料的收藏。戏曲资料主要包括20世纪50年代以来 [[ 梅兰芳 ]] 、 [[ 程砚秋 ]] 、齐如山等名家捐赠,还有本院研科人员多年采风的积累和研究、考察报告的手稿。从数量与种类上看,均居全国之首。其中有诸多罕见的珍贵善本,如明刊本《临川四梦》,清代南府升平署剧本,升平署扮相谱,评剧鼻祖 [[ 成兆才 ]] 剧本手稿,清代百本张、聚卷堂、别埜堂等著名书铺的手抄曲本等。
期刊有全套自1905年以来国内所有音乐类期刊300余种。非正式出版物则有一批从民间采集的原始资料纪录、调查报告、传抄民间 [[ 乐谱 ]] 等。有与音乐研究相关的图片。古籍善本有乐律学、器乐琴谱等,如明刊本《律吕解注》、《律吕直解》、《松弦馆琴谱》等,是古籍中难得的珍品。还有名家傅惜华、盛家伦全套藏书、以及 [[ 冼星海 ]] 等 [[ 音乐家 ]] 的遗物、手稿等珍品。
音响2万小时,其中7千小时是本院研究人员50年代以来田野采风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原始录音资料,1997年被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授予“世界记忆名录”称号;唱片8万余张,其中戏曲唱片,民族民间音乐 [[ 唱片 ]] ,还有多盘胶带和钢丝录音带,主要是50年代各剧种演出实况录音。音像档案主要录像带,内容包括戏曲、音乐、舞蹈、 [[ 曲艺 ]] 等,其中最珍贵的是戏曲地方戏,主要是一批著名演员代表剧目的实况录像。2005年建成《中国戏曲剧种数据库》。
图书馆收藏的 [[ 美术 ]] 类实物,多为50年代国家拨专款由本院研究人员在市场和民间收集的成果,书画原作,主要有吕纪、袁江、傅抱石、 [[ 郑板桥 ]] 、吴昌硕、 [[ 齐白石 ]] 、黄宾虹、张大千、 [[ 徐悲鸿 ]] 等人的真迹。有碑帖、印谱、拓片。还有年画、剪纸、版画、文物等。
馆藏中外乐器2000余件,分设了 [[ 古琴 ]] 、弦乐器、外国乐器、吹打乐器、古代乐器共五个陈列室,其中有唐、宋、明琴。
图书馆现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在文献采访、编目、流通、检索、连续出版物等主要业务工作以及办公方面都采用了 [[ 计算机 ]] 管理。同时充分发挥馆藏优势,开展 [[ 数据库 ]]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