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鹰厦铁路

增加 27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鹰厦铁路''',又称鹰厦线,是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北起[[江西]]鹰潭,南至福建厦门,全长705公里(含漳州支线11公里),在鹰潭与[[沪昆铁路]]交汇,另外,在南平市的来舟有一支线通往福州,称作来福铁路。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也是在漳厦铁路拆除后福建境内的第二条铁路线。其途经地区多山且雨频,因此时有山崩爆发造成铁路中断事故。
2019年1月5日起,鹰厦线三明北至角美区间不再有客车经过。同时自2019年5月6日起至9月25日,原经由鹰厦铁路北段(来舟站)的旅客列车绕行[[峰福铁路]]运行以减少受到汛期水害的可能性 <ref>[https://www.sohu.com/a/223849545_655962 铁影 | 移山填海成,峥嵘一甲子——鹰厦铁路运转记其一],搜狐,2018-02-24</ref>
==历史背景==
据说,鹰厦铁路的建设提议者是[[陈嘉庚]]先生。在中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作为闽籍爱国侨领的陈嘉庚,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后因[[朝鲜战争]]爆发未能实施,但获得了毛泽东的一个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1951年国庆期间,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张鼎丞向中央和华东局建议,尽快考虑修建鹰潭至南平的铁路,以解决福建出省通道的问题。为了福建的发展,也为了战备的需要,中央决定[[投资]]5亿元修建福建铁路。陈嘉庚闻讯,感奋不已,亲赴家乡考察线路。
不久,铁道部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批示,开始对福建建设铁路勘测设计,之后提出3个选线方案提交福建省讨论。省委认为,修建铁路应从长远考虑,固然应以国防为主,但必须结合福建的经济状况。比较3个方案后,认为“东线方案”(从鹰潭经邵武、南平、永安、[[漳州]]至[[厦门]])为最佳,其理由除了军事意义和政治影响外,还有东线里程较西线、中线短,工程费用较省,而且东线吸引人口最多,[[货运]]量较大,并与浙赣线接轨便利,在货源流向上更合理,便于闽西北森林资源开发,又可以沟通闽东、闽中、闽南[[经济]]。后来,省委征求陈嘉庚的意见,陈嘉庚认同了“东线方案”。最后,中央批准“东线方案”,起点为鹰潭,终点为厦门,约700公里,预算投资55323万元。鹰厦铁路的建设就此确定,有其特殊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ref>[https://www.sohu.com/a/133447432_707596 鹰厦铁路:不复当年繁华,无愧峥嵘岁月],搜狐,2017-04-12</ref>
==修建历程==
716,8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