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九峰山

增加 4,659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7九峰山.jpg|thumb|right| [https://dimg07.c-ctrip.com/images/100j18000001535jmABBD_C_1600_12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shanghai…”
[[File:7九峰山.jpg|thumb|right| [https://dimg07.c-ctrip.com/images/100j18000001535jmABBD_C_1600_12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shanghai2/r1478675-125752950.html 图片来自携程旅行网]]]

[[九峰山]],古称妇人岩,又称龙邱山,芙蓉山。(附近龙游县就以此山得名)叠蟑连冈,奇峰挺九,故名九峰<ref>[https://www.sohu.com/a/293590013_178528 天哪!那种“臭名远扬,香飘万里”的东西竟让金华人欲罢不能!过年带亲朋尝尝!] </ref> 。距[[金华]]市区28公里,与婺城区的汤溪镇相依,面积10.38平方公里,是[[仙霞岭]]山脉括苍山脉余支,为丹霞地貌结构,峰石林立,山水相依。

中文名称 九峰山

地理位置金华

占地面积 10.38平方公里

古 称 妇人岩

又 称 龙邱山,芙蓉山

==简介==

此山原属龙游县,明朝从龙游县、兰溪县、金华县各划出部分土地设立汤溪县,龙丘山从此划出龙游,归属金华!

九峰山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山奇、石怪、水秀、洞幽、地野,寺庙、古建筑、遗址、古墓、石刻、神话传说丰富。九峰山现有自然、人文景物景观80多处,相互辉映,溶为一体。白垩纪火山岩沉积沙砾岩构造,奇峰突兀,壑幽谷深,似鬼斧神工<ref>[https://www.sohu.com/a/126708361_441091 横看成岭侧成峰,空中俯瞰是九峰] </ref> 。近观山峰巍峨,巧石生辉;举头仰望,白云悠悠,鹰击长空。绿树黛山,断壁山崖,在霞光的映照下,光彩夺目,山峰幻影无比,正如有诗所云:“南望参差九点峰,青天削出翠芙蓉”。

九峰山不仅有险峻的山峰,奇异的怪石,更有平如镜、水如银的深潭湖泊。龙潭,夹峙在群山之中,涓涓泉水流,阵阵涟筋欢,恰似绿色林海中镶嵌着一块温润的碧玉。龙潭水深不可测,龙吟瀑如少女飘然而下的秀发。

自古名山多僧居,九峰山有大雄宝殿、胡公殿、钟鼓楼、观音阁、天王庙等建筑和佛像百多尊。方圆几百里的游人香客慕名而来,传说农历八月初一到九峰游览,能见天门洞开。九峰禅寺建于南朝天监年间,已有1500余年,依山傍洞,不施椽瓦而风雨莫及,巍然耸立。

九峰山东南侧有石磨,北侧大柜,西侧有石夜壶,均为天作之成,龟守大门如入云中之路,神龟守卫着凡人向往升天之门。点将台记叙着[[北宋]]兵部侍郎[[胡则]]出征点将的故事。仙椅置于悬崖峭壁间,千百年而不朽。更有“高台朝佛寺,明镜照心田”的镜台奇观。[[吕洞宾]]停转石磨降冰雪、铁拐李仗义点化牛头峰、朱元谭遇难九峰山等等肤炙人口的传说让人如人仙境。

九峰山,古称妇人岩,又称龙邱山,芙蓉山。叠蟑连冈,奇峰挺九,故名九峰。距金华市区28公里,与金华县汤溪镇相依。面积10.38平方公里。系仙霞岭山脉括苍山脉余支,为丹霞地貌结构,峰石林立,山水相依。《后汉书?郡国志)云:“东阳记县龙丘山有九石特秀,林表色丹自,远望尽如莲花,龙邱长隐于此,因此为名。其峰际复有岩穴,外如窗脯,中有石林……”。龙邱长即龙邱苍,东汉太未人,与严子陵等名士为友,隐居九峰。

九峰山引来许多文人雅士到此隐居讲学,名仙到此修道炼丹。晋代道家创始人、炼丹名家[[葛洪]],得道成仙,并著《神仙传》,至今丹灶依然。[[南齐]]徐伯珍“讲学九峰,授徒千人”。唐吏部尚书徐安贞弃官隐居于此,山下建有“安正书堂”。五代名僧贯休曾为九峰禅寺主持。元画坛魁首黄公望画下了“九峰雪雾图”,现珍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明代]]太常卿鸿肿寺卿胡森,自号“九峰”,留下许多石刻真迹。因此,《汤溪县志》云:“自来贤士大夫,春秋佳日,偶事游观之乐,必于九峰”。

==金华交通线路==

市内交通:市内乘10路公交车到汽车南站,在汽车南站搭乘去汤溪的班车,此班车在整点发车的车次到九峰山景区门口。

自驾交通:驾车出杭金衢高速的“罗埠”出口,出口后按“蒋堂、汤溪”路标南行约6公里,按“汤溪”路标右拐西行约4公里,在进汤溪镇城区时有路标“九峰山”指向路南侧(左手)的道路,左拐南行7公里到景区入口,入口有停车场。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14,5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