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561
次編輯
變更
贵州科学院
,無編輯摘要
贵州科学院主要开展综合性 [[ 自然科学 ]] 、应用技术的研究和组织管理,促进贵州经济 [[ 社会科学 ]] 健康发展。
截至2018年6月,贵州科学院内 设 13 设13 个处( ( 室) ) ,院 属 16 属16 个基层院( ( 所) ) ,有在职职 工 1108 工1108 人 。
==历史沿革==
1935年9月,以陈季云、朱学范为代表的老一辈 [[ 科学家 ]] ,创建了贵州科学院的前身--民国贵州省建设厅化验室。
新中国成立前夕,以留法 [[ 博士 ]] 徐采栋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怀着" “ 科学兴国" ” 的责任感,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来到条件艰苦的贵州,逐步开创了 [[ 冶金 ]] 、 [[ 生物 ]] 、生态、化工、建材、轻工等学科,成为贵州系统地、成建制地构架和建设现代科研院所的发端。
在此基础上,1958年, [[ 中国科学院 ]] 贵州分院成立,贵州的科研院所成为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1962年,在国家的战略调整中,中科院贵州分院建制撤销,大部分科研院所划归地方管理。1978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集成一批省属科研机构组建我省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贵州科学院。
2012年7月,贵州对科研资源进行整合,正式组建贵州省 [[ 应用技术 ]] 研究院,作为贵州科学院的第二名称 。
==人员编制==
截至2017年底,贵州科学院共有在职职工1108人,其中临聘人员202人,在编906人( ( 双肩挑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5人,管理人员168人,科研人员679人,工勤人员84人) ) 。
截至2017年4月,贵州科学院共有在职专业技术人员632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 [[ 专业技术人 员30员]]30%以上,国家百千万人才3人、享受 [[ 国务院 政府 特殊津 贴6 贴|国务院特殊津贴]]6 人、省政府特殊津贴5人、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 [[ 专 家5 家]]5 人、博士40人( ( 含在读博士20人) ) 、" “ 西部之光" ” 访问学者8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11人 。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