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99
次編輯
變更
普通秧鸡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普通秧鸡</big> ''' |- | File:普通秧鸡.jpg|缩略图|居中|'''普…”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普通秧鸡</big> '''
|-
|
[[File:普通秧鸡.jpg|缩略图|居中|'''普通秧鸡'''[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903/03/c0/135476734_1551569269204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5019458.html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普通秧鸡</br>
拉丁学名:Rallus aquaticus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鹤形目 </br>
科:秧鸡科</br>
属:秧鸡属 </br>
种: 普通秧鸡</br>
亚种: 4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br>
英文名称:Water Rail</br>
英文名称:European Water Rail</br>
保护级别:无危(LC) IUCN标准 </br>
|}
'''普通秧鸡'''<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3386.html 普通秧鸡],鸟类-百问中文</ref>(学名:Rallus aquaticus)是鹤形目秧鸡科秧鸡属的鸟类,共有4个亚种。中型涉禽,全长29厘米,额羽毛较硬;嘴长直而侧扁稍弯曲;鼻孔呈缝状,位于鼻沟内。翅短,向后不超过尾长,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初级飞羽的长度介于第6枚和第8枚之间。尾羽短而圆。跗蹠长短于中趾或中趾连爪的长度;趾细长。是暗深色秧鸡。上体多纵纹,头顶褐色,脸灰,眉纹浅灰而眼线深灰。颏白,颈及胸灰色,两胁具黑白色横斑。亚成鸟翼上覆羽具不明晰的白斑。习性羞怯。栖于水边植被茂密处、沼泽及红树林。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印度次大陆及中国]]。
== 外形特征 ==
普通秧鸡成鸟[[两性相似]]。额、头顶至后颈黑褐色,羽缘橄榄褐色;背、肩、腰、尾上覆羽橄榄褐色,缀以黑色纵纹。眉纹灰白色,穿眼纹暗褐色。飞羽暗褐色,初级飞羽上无白色横纹。外侧翅上覆羽橄榄褐色,羽端微具白色斑纹或端斑。颏白色,头侧至胸石板灰色,两胁和尾下覆羽黑褐色有白色横纹。腹中央灰黑色,有淡褐色的羽端斑纹。雌鸟体羽颜色较暗,颏和喉均为白色,头侧和颈侧的灰色面积较小。
'''幼鸟'''上体较暗,头和下体皮[[黄色或白色]],其上有褐色至黑色条纹,两胁皮黄有暗褐色至黑色条纹,尾下覆羽[[皮黄色]]。
虹膜红褐色。嘴几近红色,嘴峰角褐色,先端灰绿色,脚肉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85-195克,♀92-115克;体长♂254-290毫米,♀228-295毫米;嘴峰♂35-43毫米,♀34-44毫米;翅♂122-136毫米,♀120-126毫米;尾♂51-62毫米,♀60-70毫米;跗跖♂38-43毫米,♀36-43毫米<ref>[https://www.ppxmw.com/yangzhi/44331.html 普通秧鸡的外形特征],养殖网,2018/8/13</ref>。(注:♂雄性;♀雌性)
== 生活习性 ==
普通秧鸡性[[畏人]],常[[单独]]行动,见人迅速逃匿。在迁飞和越冬时,行动轻快敏捷,能在茂密的草丛中快速奔跑。也善游泳和潜水,但飞行的时候不多,被迫飞行时也是紧贴地面低空飞行,且飞不多远又落入草丛中。飞行快速,飞行时两脚悬垂于身体下面。
[[杂食性]],动物性食物有小鱼、甲壳类动物、蚯蚓、蚂蟥、软体动物、虾、蜘蛛、陆生和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其中包括革翅目、蜻蜓目、襀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和直翅目等,也吃被杀死或腐烂的小型脊椎动物;植物性食物有嫩枝、根、种子、浆果和果实,秋冬季节吃的植物性食物比例较多。在旱地或水边的泥地中觅食,也在浅水中涉水,吃水面和水中的食物,有时边游泳边取食,很少潜水取食,能跳起捕食植物上的昆虫<ref>[https://www.ppxmw.com/yangzhi/44331.html 普通秧鸡的生活习性],养殖网,2018/8/13</ref>。
== 栖息环境 ==
栖息于开阔平原、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沼泽、水塘、河流、湖泊]]等水域岸边及其附近灌丛、草地、沼泽地带、林缘和及水稻田中,也可生活在农田的排水沟、小块湿地、碎石坑或森林、垃圾堆和花园中。性甚隐秘。常单独或成小群于夜间或晨昏活动,白天多匿藏在茂密的草丛或灌丛下,仅在晨昏和夜间觅食时才到开阔、空旷的地方来。在烂泥地觅食。在水草中穿行灵活自如,适应于稠密芦苇沼泽地和半水生的生活环境。
== 分布范围 ==
'''世界分布''':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达加斯加、马耳他、摩尔多瓦、黑山、摩洛哥、缅甸、荷兰、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也门。
'''旅鸟''':汶莱、格陵兰岛、马来西亚、尼泊尔、斯里兰卡、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越南。
'''中国分布''':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香港。
== 繁殖方式 ==
繁殖期为[[5-7月]]。一雌一雄制。通常营巢于湖泊、水塘或河流岸边地上草丛或芦苇丛中,也在沼泽地上营巢。特别喜欢在芦苇沼泽地上营巢。巢由枯草茎和草叶构成,甚为隐蔽。巢的形状为盘状,大小为外径16-25厘米,内径13-19厘米,巢深7-8厘米;每窝产卵[[6-9]]枚,偶尔有少至5枚和多至10枚的。卵的颜色为淡赭色或淡棕色,其上被有红褐色斑;卵的大小为32-39×24-27毫米,平均为35.4-25.8毫米。通常一天产卵一枚。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9-20]]天<ref>[https://www.tuliu.com/read-108616.html 普通秧鸡的繁殖方式],土流网,2019-07-26</ref>。
== 亚种分化 ==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中文名称''' || '''拉丁学名''' || '''命名者与年代'''
|-
| 1 || 普通秧鸡冰岛亚种 || Rallus aquaticus hibernans || Salomonsen, 1931
|-
| 2 || 普通秧鸡指名亚种|| Rallus aquaticus aquaticus || Linnaeus, 1758
|-
| 3 || 普通秧鸡新疆亚种 || Rallus aquaticus korejewi || Zarudny, 1905
|-
| 4 || [[普通秧鸡东北亚种]] || Rallus aquaticus indicus || Blyth, 1849
|-
|}
== 种群现状 ==
普通秧鸡在欧洲的数量估计为157,000-346,000对,相当于314,000-693,000只成熟个体(2015年)。 欧洲约占分布在全球范围的50%,因此对全球数量规模的初步估计是630,000-1,400,000只成熟个体。 因此,物种数量被统计在600,000-1,499,999名成熟个体中。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该物种被列为[[三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ref>[http://www.ttpaihang.com/news/daynews/2019/19061413727.htm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简单学习网,2019-06-14</ref>。
== 视频 ==
<center>
{{#ev:youku|XMzQ2NDgyNzA0|640|inline|普通秧鸡 |frame}}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普通秧鸡</big> '''
|-
|
[[File:普通秧鸡.jpg|缩略图|居中|'''普通秧鸡'''[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903/03/c0/135476734_1551569269204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5019458.html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普通秧鸡</br>
拉丁学名:Rallus aquaticus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鹤形目 </br>
科:秧鸡科</br>
属:秧鸡属 </br>
种: 普通秧鸡</br>
亚种: 4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br>
英文名称:Water Rail</br>
英文名称:European Water Rail</br>
保护级别:无危(LC) IUCN标准 </br>
|}
'''普通秧鸡'''<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3386.html 普通秧鸡],鸟类-百问中文</ref>(学名:Rallus aquaticus)是鹤形目秧鸡科秧鸡属的鸟类,共有4个亚种。中型涉禽,全长29厘米,额羽毛较硬;嘴长直而侧扁稍弯曲;鼻孔呈缝状,位于鼻沟内。翅短,向后不超过尾长,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初级飞羽的长度介于第6枚和第8枚之间。尾羽短而圆。跗蹠长短于中趾或中趾连爪的长度;趾细长。是暗深色秧鸡。上体多纵纹,头顶褐色,脸灰,眉纹浅灰而眼线深灰。颏白,颈及胸灰色,两胁具黑白色横斑。亚成鸟翼上覆羽具不明晰的白斑。习性羞怯。栖于水边植被茂密处、沼泽及红树林。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印度次大陆及中国]]。
== 外形特征 ==
普通秧鸡成鸟[[两性相似]]。额、头顶至后颈黑褐色,羽缘橄榄褐色;背、肩、腰、尾上覆羽橄榄褐色,缀以黑色纵纹。眉纹灰白色,穿眼纹暗褐色。飞羽暗褐色,初级飞羽上无白色横纹。外侧翅上覆羽橄榄褐色,羽端微具白色斑纹或端斑。颏白色,头侧至胸石板灰色,两胁和尾下覆羽黑褐色有白色横纹。腹中央灰黑色,有淡褐色的羽端斑纹。雌鸟体羽颜色较暗,颏和喉均为白色,头侧和颈侧的灰色面积较小。
'''幼鸟'''上体较暗,头和下体皮[[黄色或白色]],其上有褐色至黑色条纹,两胁皮黄有暗褐色至黑色条纹,尾下覆羽[[皮黄色]]。
虹膜红褐色。嘴几近红色,嘴峰角褐色,先端灰绿色,脚肉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85-195克,♀92-115克;体长♂254-290毫米,♀228-295毫米;嘴峰♂35-43毫米,♀34-44毫米;翅♂122-136毫米,♀120-126毫米;尾♂51-62毫米,♀60-70毫米;跗跖♂38-43毫米,♀36-43毫米<ref>[https://www.ppxmw.com/yangzhi/44331.html 普通秧鸡的外形特征],养殖网,2018/8/13</ref>。(注:♂雄性;♀雌性)
== 生活习性 ==
普通秧鸡性[[畏人]],常[[单独]]行动,见人迅速逃匿。在迁飞和越冬时,行动轻快敏捷,能在茂密的草丛中快速奔跑。也善游泳和潜水,但飞行的时候不多,被迫飞行时也是紧贴地面低空飞行,且飞不多远又落入草丛中。飞行快速,飞行时两脚悬垂于身体下面。
[[杂食性]],动物性食物有小鱼、甲壳类动物、蚯蚓、蚂蟥、软体动物、虾、蜘蛛、陆生和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其中包括革翅目、蜻蜓目、襀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和直翅目等,也吃被杀死或腐烂的小型脊椎动物;植物性食物有嫩枝、根、种子、浆果和果实,秋冬季节吃的植物性食物比例较多。在旱地或水边的泥地中觅食,也在浅水中涉水,吃水面和水中的食物,有时边游泳边取食,很少潜水取食,能跳起捕食植物上的昆虫<ref>[https://www.ppxmw.com/yangzhi/44331.html 普通秧鸡的生活习性],养殖网,2018/8/13</ref>。
== 栖息环境 ==
栖息于开阔平原、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沼泽、水塘、河流、湖泊]]等水域岸边及其附近灌丛、草地、沼泽地带、林缘和及水稻田中,也可生活在农田的排水沟、小块湿地、碎石坑或森林、垃圾堆和花园中。性甚隐秘。常单独或成小群于夜间或晨昏活动,白天多匿藏在茂密的草丛或灌丛下,仅在晨昏和夜间觅食时才到开阔、空旷的地方来。在烂泥地觅食。在水草中穿行灵活自如,适应于稠密芦苇沼泽地和半水生的生活环境。
== 分布范围 ==
'''世界分布''':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达加斯加、马耳他、摩尔多瓦、黑山、摩洛哥、缅甸、荷兰、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也门。
'''旅鸟''':汶莱、格陵兰岛、马来西亚、尼泊尔、斯里兰卡、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越南。
'''中国分布''':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香港。
== 繁殖方式 ==
繁殖期为[[5-7月]]。一雌一雄制。通常营巢于湖泊、水塘或河流岸边地上草丛或芦苇丛中,也在沼泽地上营巢。特别喜欢在芦苇沼泽地上营巢。巢由枯草茎和草叶构成,甚为隐蔽。巢的形状为盘状,大小为外径16-25厘米,内径13-19厘米,巢深7-8厘米;每窝产卵[[6-9]]枚,偶尔有少至5枚和多至10枚的。卵的颜色为淡赭色或淡棕色,其上被有红褐色斑;卵的大小为32-39×24-27毫米,平均为35.4-25.8毫米。通常一天产卵一枚。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9-20]]天<ref>[https://www.tuliu.com/read-108616.html 普通秧鸡的繁殖方式],土流网,2019-07-26</ref>。
== 亚种分化 ==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中文名称''' || '''拉丁学名''' || '''命名者与年代'''
|-
| 1 || 普通秧鸡冰岛亚种 || Rallus aquaticus hibernans || Salomonsen, 1931
|-
| 2 || 普通秧鸡指名亚种|| Rallus aquaticus aquaticus || Linnaeus, 1758
|-
| 3 || 普通秧鸡新疆亚种 || Rallus aquaticus korejewi || Zarudny, 1905
|-
| 4 || [[普通秧鸡东北亚种]] || Rallus aquaticus indicus || Blyth, 1849
|-
|}
== 种群现状 ==
普通秧鸡在欧洲的数量估计为157,000-346,000对,相当于314,000-693,000只成熟个体(2015年)。 欧洲约占分布在全球范围的50%,因此对全球数量规模的初步估计是630,000-1,400,000只成熟个体。 因此,物种数量被统计在600,000-1,499,999名成熟个体中。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该物种被列为[[三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ref>[http://www.ttpaihang.com/news/daynews/2019/19061413727.htm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简单学习网,2019-06-14</ref>。
== 视频 ==
<center>
{{#ev:youku|XMzQ2NDgyNzA0|640|inline|普通秧鸡 |frame}}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