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傅慶豊

增加 1 位元組, 5 年前
資歷
[[解嚴]]前夕,[[臺灣]]社會轉型與前衛藝術澎湃之際,1984年起他陸續參加[[臺北市立美術館]]領潮的《當代抽象畫展》、《前衛/空間/裝置展》、《新繪畫大展》、《現代雕塑特展》、《現代繪畫新展望》、《風格22》、《新具象繪畫展》。這樣的大型當代美術展覽在90年代以後開始普遍,話語主導權轉移到官方機構手中,象徵著反體制的前衛藝術正面臨著逐步地被政府體制所收編的現象令人擔憂,而畫廊對年青藝術家又處處制肘。因此與一些早期台北畫派的幾個同學李民中、楊仁明等陸續出國留學。在1987年旅居[[法國]],1989年[[巴黎美術學院]]師從哈達(Abraham Hadad )研究[[石版畫]]。1989年應邀參加[[巴黎]]的[[龐畢度中心]]《牢記天安門紀念展》,聯展有[[巴黎大皇宮]]的「秋季沙龍」、「五月沙龍」、「青年繪畫沙龍」、「獨立沙龍」及[[美國]][[華盛頓市]]的[[法國]]之家等展覽,並於[[歐洲]]、[[美國]]、[[中國]]、[[日本]]及[[臺灣]]等地舉行數十次的個展。1991年獲[[法國]]文化部在歐維耳市(Auvers s/Oise)<ref>瓦茲河畔歐維耳(Auvers-sur-Oise)是印象派大師的靈感聖地,諸如杜比尼(Charles-François Daubigny)、塞尚(Paul Cézanne)、科洛(Jean-Baptiste Corot)、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等畫家寫生的最愛,也是梵谷生命的最後時光畫了70張作品的住處及自殺後葬地,其弟西奧也一起埋葬這裡。因此市內有杜比尼美術館、[[梵谷]]住過的旅社、[[梵谷]]畫過的加瑟醫生之屋,及擺有法籍俄裔雕刻家拉金(Ossip Zadkine)紀念[[梵谷]]塑像的梵谷公園等景點。</ref>[[梵谷]]國際藝術永久工作室(Cité Van Gogh)。
他為臺灣[[屏東縣|屏東]][[屏北高中]]2005年的[[公共藝術]]創作,內容包括《巨足》、《藝術記憶牆》、《河川生態藝術~昇華》、《全校指標系統》,已經在2010年列入[[臺灣]]《普通高級中學藝術與生活》的教科書內,作為視覺應用藝術篇的教程<ref>{{Cite book | author ='''傅慶豊''' | title = 《普通高級中學藝術與生活》“視覺應用藝術篇” | publisher = 華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 date = 2010 年9 -09-01 月初版,2010 年6月 -06-01 初版2刷 | pages = 第35頁 }}</ref>。
2008年他以「世界塑造每一個人,每個人也塑造著世界」一種心理的環保訴求,應歐維耳市政府之請,首位華人[[藝術家]]在[[法國]]九月文化盛會的歐洲遺產日<ref>歐洲遺產日(http://fr.wikipedia.org/wiki/Journ%C3%A9es_europ%C3%A9ennes_du_patrimoine){{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參閱歐維耳市政府文化&藝術展覽網站「當代藝術家」文化事件篇(Auvers sur oise:manifestations culturelles & artistiques 「artistes contemporains」 )。</ref>開幕《全球烙名行動》(Signatures du monde),第一站在[[巴黎]]郊區歐維耳市(Auvers sur Oise)全城開跑: 歐維耳市歐維耳城堡美術館、梵谷國際藝術村及當代藝術畫廊、杜比尼美術館花園、[[梵谷]]公園、市府廣場、教堂等景點展演。這個計畫的誕生實源自於藝術家本身對於一句東方俗語的深刻感觸:「一種米養百種人」。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