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0
次編輯
變更
草堂寺
,無編輯摘要
草堂寺创建于[[东晋]],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原为后秦皇帝姚兴在汉[[长安]]城西南所建的逍遥园,弘始三年(401年),姚兴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居于此,苫草为堂翻译佛经,由此得草堂寺名。
佛教中著名的“中观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都是由鸠摩罗什在草堂寺译出,为三论宗的创立提供了经典,所以他被尊为该宗开祖,草堂寺也因此被奉为三论宗祖庭。鸠摩罗什应请译出《成实论》,大力弘扬成实派宗风,所以草堂寺又被视为“成实宗”的祖庭。还由于华严宗五祖定慧禅师即宗密,曾在草堂寺著书讲学多年,所以又被视为华严宗祖庭。日莲专依鸠摩罗什译的《法华经》建立日莲宗,日莲宗信徒将草堂寺视为其在中国的祖庭,并尊鸠摩罗什为初祖。草堂寺被中国佛教三论宗、华严宗和[[日本]]佛教日莲宗尊奉为祖庭,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1956年08月06日,草堂寺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草堂寺被国务院确立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001年06月25日,草堂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草堂寺原为南北朝十六国后秦高祖皇帝姚兴的"逍遥园"故址、西域高僧鸠摩罗什译经之地,是中国首创翻译佛经的国立译坊 <ref>[https://fo.ifeng.com/a/20161116/44494988_0.shtml 三论宗祖庭:西安户县草堂寺 首座国立翻译佛经译场] </ref> 。曾名“大寺”,后改称“草堂寺”,这是由于当时全国各地高僧云集于逍遥园,姚兴便在园内设寺,寺内临时构筑一堂,权以草苫覆顶,草堂寺由此得名。
魏末周初,大寺一分为四,草堂寺即其一。
隋大业二年(606年), [[ 唐高祖 ]][[ 李渊 ]] 为郑州刺史时,曾为次子李世民目疾来草堂寺求佛保佑,造石佛一尊送入寺内供养。
唐王朝建立后,寺院重又兴盛。 [[ 唐太宗 ]] 曾经来草堂寺瞻仰题诗。唐玄宗天宝年间飞锡法师主持寺务,传播佛法。唐宪宗元和年间, [[ 唐宪宗 ]] 敕令重修草堂寺,名僧圭峰宗密禅师住持草堂寺,大事修葺,在此弘扬佛法,大振宗风,中兴草堂,改名为“栖禅寺”,但旧名仍被沿用。唐末寺毁。
宋[[乾德]]四年(966年),朝廷对草堂寺进行大规模重修,改称“清凉建福院”。
建于1956年,单檐十二间,面积120平方米,成凹字形,正对大殿,与东西厢房衔接,形成草堂寺的内院。1998年新修东西对称的碑廊,各朝代碑碣共28通镶于其中,妥善保存。
其中有[[ 唐太宗]] 赞姚秦三藏罗什法师诗碑,诗云:“秦朝朗现圣人星,远表吾师德至灵。十万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共译经。文含金玉知无朽,舌似兰荪尚有馨。堪叹逍遥园里事,空余明月草青青。”
====大雄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