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宾鲁

增加 3,22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逝世日期 ={{Death date |1921| | }}
| 职业 = 古琴演奏家、画家
| 知名作品 = 《龙吟 琴谱》(遗稿)<br>《梅庵琴谱》<br> 《关山月》等<br> }}
== 生平简介 ==
别名 : 字、燕卿 <br>
职业: 古琴演奏家、画家<br>
知名作品 = 《龙吟 琴谱》(遗稿)、《梅庵琴谱》、《关山月》》等 <br>
==人物生平==
王宾鲁(1867年—1921年),字燕卿。山东诸城人。 清末民初音乐教育家,古琴家,梅庵琴派(诸城琴派)创始人。<br>
王燕卿在长期的游学与实践中创立了一种接近民间俗乐的弹法,一种音乐形象更为鲜明的、雅俗共赏的弹法,最终从诸城派中脱胎出一个新的流派——“梅庵”派(后人以他授琴之所“梅庵”命名)。梅庵实为诸城琴派新生的一脉,而王燕卿先生就是梅庵派的一代开山宗师。这个流派伴随着琴坛的称道和批评(贬其为“俚俗”、“江湖派”)迅速流向全国。<br>
如今人们已无缘直接聆听到王燕卿的弹奏,但可在梅庵传人的弹奏中领略到这种独特的琴风,还可以不时听到琴曲中用大幅度的猱、大绰大注修饰旋律,有若山东民间歌曲、曲艺或者器乐音乐演唱演奏的那种质朴的腔调,那种“土味”充满着地区性的民间风格。
==《梅庵琴谱》== 王燕卿在南京教琴四年,最后客死他乡,享年55岁。在这里,他多年孕育的一个崭新的艺术流派——梅庵派,终于在此诞生,并通过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它发扬光大,流向全国和海外。他在南京的琴学活动和高等学府里的教学生活,比之在家乡受到的排斥,有如天壤之别,使得他最终不愿意魂归故里,“遗言埋骨清凉山麓”。亦是王燕卿不言之心结。<br> 王宾鲁生前辑有《龙吟观琴谱》,死后由其弟子徐立荪、邵大苏将其残稿《龙吟观琴谱》进行整理,编订成《梅庵琴谱》于1931年传世,以后曾多次重印,1983年美国还出版过翻译成英文版的《梅庵琴谱》。可以说,《梅庵琴谱》是近现代出版最多、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古琴谱之一。<br> 《梅庵琴谱》收录的14首传统琴曲中,其中包括《龙吟观琴谱》的八首,即《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闺怨》(改名为《秋夜长》)、《挟仙游》、《春闺怨》(改名为《玉楼春晓》)    、《秋江夜泊》、《捣衣》。另外的6首曲谱来自别的琴谱,无论是《龙吟观琴谱》的8首,还是另外的6首,它们都经过王宾鲁的加工,演变成梅庵派的弹法。特别是其中的《平沙落雁》,王宾鲁在曲中增加“雁鸣之声”的第6段以十分生动、活泼的指法模拟群雁回旋、鸣叫之状,极有创意。王宾鲁创造了一种传统琴乐未有过的、多层次的、有如“立体”的音乐,也体现了一种当时“正统”琴乐所排斥的写实、追求形似的表达理念,这是王燕卿对琴乐审美的大胆创新。王燕卿就是以这样的独创进取的精神,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种“别开生面”的琴乐,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br> 王燕卿曾在生前最后的岁月参加了近代琴史上着名的上海“晨风庐琴会”,学者查阜西在他的治学笔记中称“王宾鲁的演奏艺术,重视技巧,充满着地区性的民间风格,感染力极强。他在晨风庐近百人的琴会上惊倒四座,这是后来他所传《梅庵琴谱》风行一时之故”。<br> 据说,琴会的第3天,当王燕卿弹完《平沙落雁》后,与会者竟不约而同地站立起来,可以想象,当时参加琴会的人都被一种面貌一新的琴乐所震惊,这是1920年的事情。<br> ==艺术成就==王宾鲁为改革琴艺曾著《龙吟观琴谱》。未及完成,后由其弟子徐卓、邵大苏等,据其残稿订述,以王宾鲁教琴之地“梅庵”名谱,改署《梅庵琴谱》,于1931年石印出版。该谱集简明易解,可作为初学弹琴的教材。该谱集分上下两卷。上卷为琴学概说,下卷收有《长门怨》、《捣衣》、《秋风词》等中、小琴曲14首。其中部分琴曲取自王冷泉所辑《琴谱正律》抄本。所传《关山月》一曲,原是民间小调《骂情人》,1901年由济南业余音乐组织鸣盛社移植为琴歌,王宾鲁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删去唱词,改名《关山月》,遂广为流传。
1,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