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士诚

增加 8 位元組, 3 年前
生平
張士誠乘[[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的機會,勢力不斷擴張,擁有北至[[徐州市|徐州]]、南至[[绍兴市|紹興]]的割據實力,擁兵數十萬;並且曾多次運糧十餘萬石至[[元大都]](今[[北京]])。二十三年(1363年)三月,遣[[呂珍]]出擊[[紅巾軍]][[刘福通|劉福通]]部於[[寿县|安豐]],迫使劉福通和[[韩林儿]]投靠朱元璋。九月,張士誠自稱「[[吳王]]」,以其弟張士信為丞相,用黃敬夫、蔡彥文、葉德新三人為[[參軍]],不再歸順元朝;次年,朱元璋也自稱「吳王」。
張士誠與朱元璋的勢力不斷交戰,張部以漁 [[ ]] 近海交通便利,時有[[倭寇|日本倭寇]]力量暗中支持,朱元璋建立 [[ 明朝 ]] 後,實施「[[海禁]]政策」與忌憚此不無關係(包括後來大將軍[[藍玉案|藍玉謀叛案]])。朱元璋以「先取通泰諸郡縣,剪士誠肘翼,然後專取浙西」<ref>《明太祖實錄》卷十八</ref>的方式一步步削弱張士誠;在朱元璋消滅陈友谅之後,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開始對張士誠的勢力進攻,張士誠弟名將張士德尤重挫明軍(明軍大將[[徐達]]常言:「唯懼張士德」),惟惜士德之馬發狂,被徐達前鋒趙德勝擒,於金陵絕食而死,士誠力量大失<ref name=autogenerated1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二月包圍張士誠所居的[[平江]];九月平江城被攻破,張士誠被俘,後被押解至[[南京市|應天]](今[[南京市|南京]]),自縊,被部將解救下來。在押往應天的船上,明史載其「至[[南京市|金陵]],竟自缢死,年四十七。命具棺葬之。」另說則是朱元璋審問張士誠,張士誠用斜眼看他,罵道:「天日照爾,不照我而已。」朱元璋將其賜死,以弓弦縊斃,又[[梟首|梟其首]]於城樓,以示官民。
目前苏州市[[斜塘街道|斜塘鎮]]有張士誠墓。
2,2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