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亚历山大一世 (希腊)

移除 1,92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royaltyperson
| name = 亚历山大一世
| native name = {{lang|el| Αλέξανδρος Α΄}}
| succession = [[希腊君主列表|希腊人的国王]]
| image = King Alexander of Greece.jpg| image_size = 230px
| caption =
| reign = 1917年6月11日–1920年10月25日{{#tag:ref|本条目使用日期为新式[[公历|格里历]]。亚历山大在世期间希腊使用旧式[[儒略历]]。|group=注|name=dates}}
}}
'''亚历山大一世'''({{lang-el| Αλέξανδρος Α΄}} ,拉丁文转写 :{{lang|la|Al :Al éxandros A'}},{{bd|1893年|8 ,1893年8 月1日|--1920 年|10 年10 月25日|catIdx=A}}{{#tag:ref||group=注|name=dates}}) ) ,[[希腊君主列表|希腊国王]],1917年6月11日即位,1920年10月25日驾崩,时年27岁。
亚历山大生于[[雅典]]市郊[[塔托伊宫]],为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 (希腊)|康斯坦丁一世]]次子。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三国协约|协约国]]列强及[[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党人胁迫下,康斯坦丁一世及其长子[[乔治二世 (希腊)|乔治王储]]流亡海外,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亚历山大并无从政经验,韦尼泽洛斯党人借此剥夺其实权,将其软禁宫中。这一时期首相韦尼泽洛斯为希腊实际领导人,获得协约国支持,亚历山大虽身为傀儡君主,仍旧尽力支持母国与[[奥斯曼帝国]]及[[保加利亚王国|保加利亚]]的战事。亚历山大在位期间,希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希土战争 (1919年-1922年)|1919至1922年希土战争]]初期获取军事胜利,领土大规模扩张。
== 早年生活 ==
亚历山大1893年8月1日([[儒略历]]7月20日)生于[[塔托伊宫]],为希腊[[格吕克斯堡王朝]]王储[[康斯坦丁一世 (希腊)|康斯坦丁]]与普鲁士公主[[索菲 (普鲁士公主)|索菲]]次子。康斯坦丁为希腊国王[[乔治一世 (希腊)|乔治一世]]与俄罗斯女大公[[奥尔嘉·康斯坦丁诺芙娜]]长子及王位继承人,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之孙,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及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 (俄罗斯)|尼古拉二世]]堂弟。索菲为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三世 (德国)|腓特烈三世]]与英国长公主[[维多利亚长公主|维多利亚]]之女,德国[[威廉二世 (德国)|威廉二世]]之妹,追溯其祖母[[维多利亚女王]]血统亦为乔治五世堂妹<ref name="Montgomery-Massingberd, p. 327">Montgomery-Massingberd, p. 327.</ref><ref>Carter, p. xi</ref>。
 
[[File:Children of King Constantine.jpg|left|thumb|1905年亚历山大及其兄弟姊妹,自左侧顺时针:[[埃列娜]]、[[乔治二世 (希腊)|乔治]]、亚历山大、[[保罗一世 (希腊)|保罗]]及{{le|伊莲妮公主 (奥斯塔公爵夫人)|Princess Irene, Duchess of Aosta|伊莲妮}}。[[爱卡特琳妮]]此时尚未出生。]]
亚历山大童年在[[雅典]][[总统府 (希腊)|王宫]]及雅典市郊塔托伊宫度过。父母带他多次出国旅行,时常造访外祖母所居的{{le|克龙贝格城堡酒店|Schlosshotel Kronberg|腓特烈霍夫宫}}(外祖母维多利亚对亚历山大颇为溺爱)<ref name=vdk62>Van der Kiste, p. 62.</ref>。
== 军事生涯 ==
[[File:Constantineiofgreece.jpg|thumb|right|亚历山大之父[[康斯坦丁一世 (希腊)|康斯坦丁一世]]着德国元帅制服,约1913年摄]]
亚历山大为康斯坦丁次子,继承顺位为第三,位于其父及其长兄乔治之后。亚历山大家庭对他的教育进行了精心计划,教育花费亦不菲。乔治在德国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军事教育<ref>Van der Kiste, p. 83.</ref>,亚历山大的教育则限于希腊国内进行。他步数名舅舅后尘,就读于著名的{{le|希腊军事学院|Hellenic Military Academy}},成绩一般,其操纵机械能力却是颇为闻名<ref name="sdm174"/>。亚历山大爱好车辆与发动机,亦为希腊最早拥有汽车者之一<ref name="vdk113">Van der Kiste, p. 113.</ref>。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康斯坦丁一世名义上保持中立,事实上却公开倾向[[德意志帝国|德国]](与[[奥匈帝国]]、[[保加利亚王国|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同属[[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对立阵营为[[俄罗斯帝国|俄罗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国]]及[[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三国协约]])。康斯坦丁为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妹夫,在[[普鲁士王国|普鲁士]]接收军事教育的经历亦使他偏爱德国。希腊首相[[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则偏向协约国,希望由此扩张希腊领土,夺取奥斯曼帝国及[[巴尔干半岛]]希腊族裔所居领土,与国王的亲德立场产生冲突。在协约国(尤其是法国)支持之下,1916年韦尼泽洛斯建立{{le|国防临时政府|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National Defence|对立政府}},与国王政府相抗衡<ref>Van der Kiste, pp. 89–101.</ref>。
=== 即位 ===
协约国诸国并非一致支持罢黜康斯坦丁。法国和英国默许了若纳尔的举措,[[俄国临时政府]]则颇为不满,向巴黎提出官方抗议<ref>Driault and Lhéritier, pp. 305–307.</ref>,称亚历山大不当获得王位,仅当获取摄政头衔,由此保障康斯坦丁及乔治王储的王权。俄方抗议未果,亚历山大继承希腊王位<ref>Driault and Lhéritier, p. 306.</ref>。
 
[[File:Ελευθέριος Βενιζέλος.jpg|thumb|right|[[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希腊首相及革命家,约1919年摄]]
1917年6月11日下午,亚历山大于雅典王宫宣誓效忠{{le|1911年希腊宪法|Greek Constitution of 1911|希腊宪法}}。除主持仪式的[[希腊教会雅典总主教区|雅典总主教]]塞奥克里托斯一世之外,仅前任国王康斯坦丁一世、乔治王储和国王政府首相{{le|亚历山德罗斯·泽米斯|Alexandros Zaimis}}参加了宣誓仪式<ref name="vdk108">Van der Kiste, pp. 107–108.</ref>,国王即位并无任何庆祝活动<ref name="vdk107"/>。23岁的亚历山大宣誓时声音哽咽,眼中含泪<ref name="vdk108"/>,自知协约国和韦尼泽洛斯党人才拥有实权,父亲和兄长亦未放弃王位。康斯坦丁称亚历山大当自视为摄政而非真正的国君<ref name="vdk107"/>。
=== 傀儡君主 ===
父母兄妹流亡后,亚历山大境况愈发孤立。韦尼泽洛斯党人仍旧对王室无好感,协约国人士亦开始劝说国王叔伯姑姨([[尼古拉奥斯]]亲王尤甚)离开希腊。最终他们均选择跟随康斯坦丁流亡海外<ref>Van der Kiste, p. 115.</ref>。王宫人员逐渐为先君政敌取代,亚历山大盟友遭到监禁或驱离。王室画像自公众建筑撤下,亚历山大政府新成员公开称他为“叛徒之子”<ref name="vdk112">Van der Kiste, p. 112.</ref>。
 
[[File:232 14 Alexandre raccompagne Alexandre jusqu'au train.jpg|thumb|right|亚历山大(中)于[[马其顿战役]]中同南斯拉夫摄政亲王[[亚历山大一世 (南斯拉夫)|亚历山大]]握手。1918年5月摄]]
1917年6月26日,亚历山大被迫任命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为政府首脑。康斯坦丁流亡时协约国做出承诺,称时任首相泽米斯将可留任,但在韦尼泽洛斯返回雅典时,泽米斯仍旧被迫交权<ref name="vdk113"/>。亚历山大立即与新首相发生冲突,韦尼泽洛斯则反而威胁罢黜国王,以亚历山大之弟保罗(时未成年)之名设立摄政委员会。协约国此时介入,要求韦尼泽洛斯退让,亚历山大由此得以保有王位<ref>Driault and Lhéritier, p. 312.</ref>。国王成日处于首相支持者监视之下,迅速成为王宫囚徒,发号施令均遭无视<ref name="vdk112"/>。
=== 希腊领土扩张 ===
[[File:Greek history from 1832.GIF|thumb|right|1832年至1947年间希腊的领土扩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希腊已扩张至其1914年国境之外,1919年的《[[纳伊条约]]》及1920年的《[[色佛尔条约]]》则承认了希腊对新领土的主权。[[色雷斯]](前属保加利亚及土耳其)大部及[[爱琴海诸岛]](包括[[格克切岛|应布罗斯岛]]及[[博兹贾岛|特内多斯岛]])均归希腊,位于[[伊奥尼亚]]的[[伊兹密尔|士麦拿]]则成为希腊的[[国际联盟托管地]]<ref>Driault and Lhéritier, pp. 382–384.</ref>。亚历山大的王国领土面积增长了近三分之一。韦尼泽洛斯参加于巴黎举行的[[巴黎和会 (1919年)|和会]],同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进行谈判。1920年8月韦尼泽洛斯返回希腊,亚历山大授其桂冠以表彰其对泛希腊主义事业做出的贡献<ref>Driault and Lhéritier, p. 387.</ref>。
 
[[File:Yunan Ordusunun Edirneye girişi (12 Temmuz 1920).jpg|thumb|亚历山大造访[[埃迪尔内|阿德里安堡]],1920年摄]]
希腊虽在巴黎和会中已经获得大量领土,其人民仍旧希望达成“[[伟大理想]]”,夺取[[君士坦丁堡]]及奥斯曼帝国属[[安那托利亚|小亚细亚]]。希腊以此为由对[[安那托利亚]]发动入侵,计划夺取[[安卡拉]],击溃由[[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抵抗运动<ref>Driault and Lhéritier, p. 386.</ref>,[[希土战争 (1919年-1922年)|1919年至1922年希土战争]]就此打响。亚历山大在位时期希腊屡战屡胜,但凯末尔革命军最终于1922年取得胜利{{#tag:ref|1923年《[[洛桑条约]]》重新订立希土国界,其结果对土耳其有利<ref>Driault and Lhéritier, pp. 433–434.</ref>。|group=注|name=Lausanne}}。
== 婚姻 ==
 
=== 争议 ===
1917年6月12日,在即位一日之后,亚历山大向其父承认了自己同阿斯帕西娅·马诺斯的关系,并请求父亲准许二人成婚。康斯坦丁不愿其子同庶民成婚,要求亚历山大等到战争结束后再考虑订婚,亚历山大表示同意<ref>Van der Kiste, pp. 117–118.</ref>。此后数月亚历山大日益思念家人,但他寄出的信件均遭政府拦截<ref name="vdk113"/>。这段时间内阿斯帕西娅是亚历山大唯一的慰藉,由此亚历山大决定无视父亲要求,立即同阿斯帕西娅成婚<ref name="vdk118"/>。
=== 公众丑闻 ===
[[File:King Alexander of Greece and Aspasia Manos.jpg|thumb|left|{{le|阿斯帕西娅·马诺斯|Aspasia Manos}}和亚历山大国王乘[[帕卡德]]汽车。当代[[平版印刷]]]]
 
在阿斯帕西娅内兄弟克里斯托·扎洛科斯塔斯帮助下,经历三次失败尝试,亚历山大和阿斯帕西娅最终在王室牧师修道院院长扎卡里斯塔斯见证下,于1919年11月17日成功秘密成婚<ref name="sdm177"/>。修道院院长理当保密,但仍旧向雅典总主教{{le|君士坦丁堡的梅莱蒂乌斯四世|Meletius IV of Constantinople|梅莱蒂乌斯·梅塔克萨基斯}}告知了这一婚事<ref>Van der Kiste, pp. 118–119.</ref>。根据希腊宪法,王室成员成婚需获国君及[[希腊正教会]]领袖准许<ref>Van der Kiste, pp. 120–121.</ref>。亚历山大与阿斯帕西娅成婚,未获总主教准许,由此引发重大丑闻<ref name="vdk119"/>。
== 死亡 ==
[[File:Queen Sofia of Greece.jpg|thumb|亚历山大之母,希腊王后[[索菲 (普鲁士公主)|索菲]]。乔治·雅科比德斯1915年绘]]
 
1920年10月2日,亚历山大在塔托伊步行时受伤。塔托伊宫葡萄园管家所养的一只[[巴巴利猕猴]]攻击了国王的[[德国牧羊犬]]弗利茨{{#tag:ref|一战期间一英国军官在敌军战壕内发现了此犬,将其赠予亚历山大<ref name="vdk119"/>。|group=注|name=dog}}(亦可能是牧羊犬攻击了猕猴)。亚历山大试图将两只动物分开,此时另一只猕猴咬了他的腿和躯干,伤口颇深。仆从赶到现场,驱走了猕猴<ref>"Monkey Bites King of Greece", ''The Portsmouth Herald'', 1920-10-14, p.1; Van der Kiste, p. 122.</ref>。亚历山大的伤口得到了清理和包扎,但并未进行烧灼。他认为这一事件并不严重,要求不要对外宣扬<ref>Van der Kiste, pp. 122–123.</ref>。
当夜亚历山大伤口感染,发烧并引发[[败血症]]。在场医生考虑截肢,但无人敢于采取这一激进举措并承担相应责任<ref>Van der Kiste, p. 123.</ref>。10月19日,亚历山大已近神志不清,要求见其母亲,但希腊政府拒绝索菲入境(索菲此时流亡瑞士,抗议未果)。最终乔治一世遗孀和亚历山大祖母[[奥尔嘉·康斯坦丁诺芙娜|奥尔嘉]][[王太后]]获准独自入境,前往雅典探视国王,但在途中遭遇汹涌海势,抵达雅典时亚历山大已经于12小时前死于败血症,驾崩时间为1920年10月25日下午4时后<ref>Van der Kiste, pp. 123–124.</ref>。当日晚间王室其他成员经电报获知了这一消息{{#tag:ref|[[尼古拉奥斯]]亲王当晚得知新闻,但不希望打搅亚历山大父母,次日早晨才告知父母这一消息<ref>Van der Kiste, p. 124.</ref>。|group=注|name=death}}。
两日之后,亚历山大遗体运往[[雅典都主教座堂]],供公众瞻仰直至10月29日葬礼。希腊王室返回希腊请求再次遭拒,王室中仅有奥尔嘉一人参加了葬礼<ref name="vdk125"/>。参加葬礼的外国使节包括[[亚历山大一世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摄政亲王]]及其姐姐,俄罗斯约安·康斯坦丁诺维奇亲王之妻{{le| 塞尔维亚的耶莱娜公 主|Princess 主Princess Helen of Serbia| 耶莱娜公主}} 、[[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瑞典王储]]及其叔[[尤金王子 (内尔彻公爵)|内尔彻公爵尤金亲王]]、英国皇家海军少将乔治·霍普爵士、法国海军少将迪梅尼以及诸国驻雅典外交人员<ref>"Royal Funeral in Athens", ''The Times'', 1920-11-02, p. 11.</ref>。
教堂仪式结束后亚历山大遗体下葬于塔托伊宫<ref name="vdk125">Van der Kiste, p. 125.</ref>。希腊王室从未承认亚历山大统治为正统。王室墓园中的其他君主均有“希腊人的国王、丹麦亲王”碑铭,亚历山大碑铭则为“亚历山大,希腊人的国王及丹麦亲王之子,1917年6月14日至1920年10月25日以其父之名统治”<ref name="vdk125"/> 。亚历山大之妹,罗马尼亚王后埃列娜称亚历山大亦不认为自己统治为正统,这或许亦能解释他为何执意同阿斯帕西娅缔结跨阶层婚姻<ref name="vdk118" />
== 后事 ==
[[File:Laszlo - Queen Olga of Greece.jpg|thumb|right|亚历山大祖母,希腊王后[[奥尔嘉·康斯坦丁诺芙娜|奥尔嘉]]。菲利普·德·拉斯洛1914年绘。奥尔嘉在亚历山大死后及康斯坦丁复辟前摄政。]]
 
亚历山大之死引发了王位继承问题的争议,希腊人民亦对政权的正统性产生了怀疑。亚历山大所缔结的不平等婚姻{{#tag:ref|“不平等婚姻”指代王室成员同“较低”社会地位成员的婚姻,与其他欧洲国家的[[贵庶通婚]]相似,但希腊并无此概念<ref>Van der Kiste, p. 120.</ref>。|group=注|name=marriage}}导致其后代均无权继承王位{{#tag:ref|复辟的康斯坦丁直至1922年7月才承认亚历山大独女{{le|南斯拉夫的亚历山德拉|Alexandra of Yugoslavia|亚历山德拉}}为希腊王室成员。然而,由于希腊王位继承在[[康斯坦丁二世 (希腊)|康斯坦丁二世]]即位前使用[[萨利克法]],亚历山德拉仍无权继承王位<ref>Sáinz de Medrano, pp. 180, 238, 402.</ref>。|group=注|name=succession}}。[[希腊议会]]希望将康斯坦丁一世及乔治王储亦排除于继承序列之外,选定另一名王室成员继承王位。1920年10月29日,在希腊政府要求下,希腊驻伯尔尼大使建议亚历山大之弟保罗王子接受王位<ref>Van der Kiste, pp. 125–126.</ref>。然而保罗认为父亲和兄长仍旧在世,二人均未放弃继承权,保罗本人将无法真正成为国王,由此拒绝了这一请求<ref>Llewellyn Smith, p. 139; Van der Kiste, p. 126.</ref>。
希腊王位就此空缺。{{le|1920 (1920 年希腊议会选 举|Greek 举Greek legislative election, 1920}} 中,共和派韦尼泽洛斯党人与前国王康斯坦丁支持者发生公开冲突<ref>Llewellyn Smith, pp. 144–148; Van der Kiste, p. 126.</ref>。1920年11月14日保皇派在大选中获胜,{{le|季米特里奥斯·拉利斯|Dimitrios Rallis}}当选首相,韦尼泽洛斯(在大选中失去其议会席位)自愿流亡海外。拉利斯请求奥尔加在康斯坦丁回归之前担任摄政王<ref>Van der Kiste, p. 126.</ref>。
{{le|1920年希腊全民投 票|Greek 票Greek referendum, 1920}} 支持康斯坦丁回归,康斯坦丁一世就此复辟。希腊此后在希土战争中败北,军事及平民损失惨重,亚历山大在位时希腊在土耳其本土获取的领土全数丧失。亚历山大在议会选举过程中死亡,推动了韦尼泽洛斯政权的垮台,希腊就此失去协约国支持,间接导致了其扩张野心的破灭<ref>Fry, Goldstein and Langhorne, p. 201; Goldstein, p. 49.</ref>。[[温斯顿·丘吉尔]]称:“这次猴子咬伤导致了25万人的死亡”<ref>Churchill, p. 409, 引用自Pentzopoulos, p. 39.</ref>。
=== 子嗣 ===
== 外部链接 ==
{{Commons category|*Alexander I of Greece| 亚历山大一世(希腊人的国王)}}
*[http://www.britishpathe.com/video/funeral-of-the-king-of-greece 亚历山大国王葬礼],[[百代新闻社|英国百代]]
{{s-end}}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 Alexander}}
[[Category:希腊君主]]
[[Category:格吕克斯堡王朝]]
[[Category:希腊王室]]
[[Category:希腊和丹麦王子]]
129,5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