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康王

增加 435 位元組, 5 年前
生平
=== 继位 ===
[[ 周康王 ]][[ 姬钊 ]] [[ 姬姓 ]] ,名钊,是 [[ 周武王 ]][[ 姬发 ]] 之孙, [[ 周成王 ]][[ 姬诵 ]] 之子。 [[ 周成王 ]] 在位时,将 [[ 姬钊 ]] 立为太子。
[[ 周成王 ]] 临终前,担心太子 [[ 姬钊 ]] 不能胜任君位,于是命令 [[ 召公奭 ]] [[ 毕公高 ]] 率领诸侯辅佐太子 [[ 姬钊 ]] 登基。 [[ 周成王 ]] 三十七年(公元前1083年), [[ 周成王 ]] 去世, [[ 召公奭 ]] [[ 毕公高 ]] 率领诸侯,引导太子 [[ 姬钊 ]] 拜见先王庙,反复告诫他 [[ 周文王 ]] [[ 周武王 ]] 能够成就王业,来之不易,重要的是在于节俭,没有贪欲,以专志诚信来统治天下,并写作《 [[ 顾命 ]] 》。于是,太子 [[ 姬钊 ]] 即位,是为 [[ 周康王 ]] 。<ref>《史记·卷四·周本纪》:成王将崩,惧太子钊之不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诸侯,以太子钊见于先王庙,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作顾命。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ref>
===成康之治===
[[ 周康王 ]] 即位后,遍告诸侯,向他们宣告 [[ 周文王 ]] [[ 周武王 ]] 的事业,以申诫诸侯,写下《 [[ 康诰 ]] 》。由于在 [[ 周公旦 ]] [[ 召公奭 ]] [[ 毕公高 ]] 等贤臣的辅佐下, [[ 周成王 ]] [[ 周康王 ]] 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 [[ 成康之治 ]] [[ 周康王 ]] 命令 [[ 毕公高 ]] 作策文,分出成周的一部分民众迁到郊区居住,作为成周的屏藩,写下《 [[ 毕命 ]]
===分赐宝器===
当时, [[ 楚国 ]] 国君 [[ 熊绎 ]] [[ 鲁国 ]] 国君 [[ 伯禽 ]] [[ 卫国 ]] 国君 [[ 卫康伯 ]] [[ 晋国 ]] 国君 [[ 晋侯燮 ]] [[ 齐国 ]] 国君 [[ 齐丁公 ]] 一起辅佐 [[ 周康王 ]] (《 [[ 史记 ]] 》误作 [[ 周成王 ]] )。 由于 [[ ]] [[ ]] [[ ]] [[ ]] 四国与 [[ 周康王 ]] 亲缘较近,因此都得到 [[ 周康王 ]] 赐予宝器,而 [[ 楚国 ]] [[ 周康王 ]] 无亲缘关系,所以没有得赐宝器。
=== 统治期间 ===
[[ 周康王 ]] 继位后,作《 [[ 康王之诰 ]] 》通告天下[[诸侯]],向他们宣扬 [[ 周文王 ]] [[ 武王 ]] 两代的功绩。 [[ 周康王 ]] 还命 [[ 毕公高 ]] 写下督促臣下努力工作的策书,并且派人划定了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以北)的边界,让民众在不同的村落居住。<ref>《史记·卷四·周本纪》: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ref> [[ 周康王 ]] 还曾经在[[酆宫]]( [[ 周文王 ]] 庙,今 [[ 陕西省]][[户县]]东)举行诸侯大会,史称“[[酆宫之朝]]”。 [[ 酆宫之朝 ]] 作为着名的诸侯朝会与[[夏启]]时的[[钧台之享]]、[[商汤]]时的[[景亳之命]]、[[周武王]]时的[[孟津之誓]]、 [[ 周成王 ]] 时的[[岐阳之蒐]]、[[周穆王]]时的[[涂山之会]]、[[齐桓公]]时的[[召陵会盟]]、[[晋文公]]时的[[践土之盟]]并称。<ref>《左传·昭公四年》: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蒐,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ref><ref>{{cite book|author=杨伯峻|coauthors= |title=《春秋左传注》第1251页|year=1990年|publisher=中华书局|location=北京|isbn=7101002625}}</ref> [[ 周康王 ]] 在位期间主张节俭,[[晋侯燮]]修筑了华丽的宫殿, [[ 周康王 ]] 便派使者责备 [[ 晋侯燮 ]] 的铺张浪费。<ref>《古本竹书纪年·周纪》:晋侯筑宫而美,康王使让之。</ref> [[ 周康王 ]] 还封[[唐叔虞]]的少子[[贾伯公明|公明]]于贾(今 [[ 山西省]][[襄汾县]][[西贾乡 (襄汾县)|西贾乡]]),建立[[贾国]]。<ref>《新唐书·卷七十五下·宰相世系五下》:贾氏出自姬姓。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之于贾,为贾伯,河东临汾有贾乡,即其地也。</ref>
[[ 康王 ]] 十二年六月, [[ 周康王 ]] 亲自由镐京步行至[[丰京]](今 [[ 陕西省 ]][[ 西安市 ]] 西南、[[沣河]]以西)祭祀先祖,沿途由 [[ 毕公高 ]] 率军护卫。 [[ 周康王 ]] 在祭祀时作《 [[ 毕命 ]] 》,督促 [[ 毕公高 ]] 要好好教化[[商朝]]的遗民。<ref>见《尚书·周书·毕命》。</ref> [[ 周康王 ]] 还喜欢游历名山大川、修筑城池。[[庐山]]有[[康王谷]],山顶有一城名叫[[钊城]],就是为了纪念 [[ 周康王 ]] 游历至此而取名。<ref>《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八十五》引《述异记》:庐山有康王谷,巅有一城,号为钊城…康王爱奇好异,巡历名山,不远而至…而山有康王之号,城又以钊爲称,斯言将有征。</ref>[[娄县 (江苏古县份)|娄县]]东南九十里海中有[[金山城]](今[[上海市]][[金山区 (上海市)|金山区]]境内),由周康王下令修建。<ref>《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四·南直六 苏州府 松江府》:金山,(娄县)府东南九十里海中。《志》云:周康王筑城处,后沦入海。</ref>
=== 平定东夷 ===
 [[东夷]]是商、周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 [[ 周成王 ]] [[ 康王 ]] 时期, [[ 东夷 ]] 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叛乱。 [[ 周康王 ]] 在位期间,命[[卫康伯]]率领[[殷八师]]、[[溓公]]率领[[师氏]]、[[有司]]和随从小国军队以及[[太保]] [[ 召公奭 ]] 所率军队多路出击,平定了 [[ 东夷 ]] 的叛乱。经过此战, [[ 东夷 ]] 元气大伤,再无能力发动大规模的叛乱。除此之外, [[ 周康王 ]] 还命 [[ 卫康伯 ]] 率军北征,一直到达[[泾阳]](今陕西省[[泾阳县]])附近。<ref>{{cite book|author=杨宽|coauthors= |title=《西周史》第552至554页。|year=2003年|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location= |isbn=7208045380}}</ref>
[[File:周康王鼎.png|thumb|right|200px|[[大盂鼎]]铭文拓片 大盂鼎是周康王时青铜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征伐鬼方 ===
 [[鬼方]]是商、周时期[[中国]]西部以游牧、狩猎为主的部族。 [[ 周康王 ]] 在位期间,为了消除鬼方的隐患,于 [[ 康王 ]] 二十五年两次命[[大臣盂]]率军征伐鬼方。经过大规模的激战,周军共斩杀鬼方5039人,俘获鬼方4名首领以及俘虏1.3万多人,同时缴获大量战车、战马和牛羊。战后 [[ 周康王 ]] [[ 太庙 ]] 中举行了隆重的献俘礼,同时赏赐大臣 [[ 盂弓矢 ]] [[ 贝胄 ]] 等礼品。<ref>据《小盂鼎铭文》。</ref>
=== 怠慢楚君 ===
[[ 周康王 ]] 时,[[吕尚]]之子[[齐丁公]]、[[卫康叔]]之子 [[ 卫康伯 ]] [[ 唐叔虞 ]] 之子 [[ 晋侯燮 ]] 和[[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共同侍奉 [[ 周康王 ]] ,他们都得到了 [[ 周康王 ]] 赏赐的珍宝之器,而同时侍奉 [[ 周康王 ]] 的楚君[[熊绎]]却没有得到。前530年[[楚灵王]]提及此事时,仍然感到十分愤慨。 [[ 周康王 ]] 怠慢楚君 [[ 熊绎 ]] ,最终为[[楚国]]在[[周昭王]]时期的反叛埋下了祸根。<ref>《左传·昭公十二年》: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ref>
==为政举措==
11,88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