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成都巴金故居

增加 8 位元組, 5 年前
【故居简介】
著名文学巨匠、人民作家巴金(1904-2005)的故居就在四川成都北门内的正通顺街98号,这原本是一座川西明清风格的大宅院,又称李家院子。1904年巴金出生在这里。除有两年随父亲去广元县外,巴金在这里居住到十九岁,在此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1923年春天,巴金离开这里去南京读书。故居原为五进三重堂砖木平房建筑,有大厅、堂屋、桂堂和院墙,在桂堂天井里有两株桂树,在两株桂树当中就是故居的中线,大门就在中线的东边,院墙由青砖砌成,从南到北总长约八十公尺。<br>
宅院大门为木结构门楼式建筑,堂口吊帘多用木雕透窗。大门饰有铜锁环,二门饰有泼金沥粉线条的左右门神,门柱两边嵌有一对石鼓、石狮雕饰的门砌,砖饰八字粉墙左右排开,很有气势。木结构部分多用黑色土漆,大门紧闭,看不透里面,感觉庭院深深,被当时的成都人羡称为“黑漆门洞儿”。院落虽显陈旧,但院门的规模和装饰代表着主人当时的身份、地位和气质<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bd5cff0100zeql.html [ 转载] 成都街巷系列(7)——正通顺街与双眼井(上)]</ref>。<br>
巴金笔下《家》的描述:砖泥粉墙的照壁,曲折迂回的游廊,石板铺就悬空的钓鱼台下,静静的游鱼在追尾戏水。碧水池塘中,倒映着满月似的圆门,浅浅的荷塘,翘角的凉亭旁,高劵的桥洞供捧着高挑的石拱桥,桥下可以泛舟通渡,还有斜枝旁出的梅树、柳树,和那阔叶丛生的芭蕉群。<br>
宅院后门就开在东珠市街。所谓“珠市”原为“猪市”,因嫌其名显脏不雅,巴金祖父李浣云遂慷慨出资,年年建房,于是逐渐形成了街道。又因西头有一条珠宝街,这里也就改称为珠市街了。可见巴金家对这条街是有过深深渊源和历史功德的。<br>
曾经,正通顺街上有一段高高的院墙,院墙厚厚的,是由薄薄的青砖空心夹层砌就。抬头望,墙头生长着稀疏的小草,院内就是巴金的故居。解放后,这所院子成为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驻地的一部分,宅院里住进了部队文工团,能时常看见一些标致的人儿进进出出。隔着高墙,耳畔常常会飘来悦耳动听的箫瑟之声。可那高墙里面,不是谁都可以随便进出的,所以多少带有几分神秘。你远远的站着翘首朝里望,气派的青瓦房顶,精致美丽的屋脊,比屋脊更高的大树,衬着翼然欲飞的檐角。那高劵歇山式的风火墙头上,张放着巨大的灼灼牡丹,富丽堂皇,永不凋谢。这银白色的牡丹花为凸塑立面泥雕,冬去春来,它一直固守着富贵、安康和吉祥。<br>
巴金故居的旁边,有一口非常特别的水井——双眼井。这口井比普通的井要大出许多,其深八米,井壁内径三米。双眼井早年原是这里一座新开寺寺庙内之古井,后寺庙拆毁,桑海变故,如今就演变在这街沿边上了。双眼井何时修建已经无从考证,据专家根据其形制的推断,双眼井应该为宋代所建,距今亦有一千年历史了。这井上盖着一块厚实的红沙石石板,石板上雕凿有两个圆洞,这便是井口,黑洞洞的象两只眼睛。在此,你会感叹这双眼井的名字取得多么的准确、精当而又十分形象<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bd5cff0100zeqo.html [ 转载] 成都街巷系列(7)——正通顺街与双眼井(下)]</ref>。1987年10月巴金第五次回到成都寻访故居时,一看到这个双眼井就激动地说"只要看到双眼井,我就能找到儿时的足迹"<ref>[http://roll.sohu.com/20110821/n316893401.shtml 正通顺街的双眼井 巴金儿时最熟悉的地方]</ref>。<br>
遗憾的是,巴金故居没能完整地保存下来,于1971年拆除。<br>
寻找巴金的文化足迹,百花潭公园里的慧园一定要去。这是仿照巴金故居、参照《家》《春》《秋》里的描述,重修的一座川西民宅。公园是免费的。
7,575
次編輯